文山市薄竹镇摆依冲村,一个充满少数民族气息的苗家小寨,在刚经过一场雨水的沐浴后,如出水芙蓉,楚楚动人。红通通的柿子像一串串小红灯笼挂满了整个冬天。风轻轻地穿过树梢、飘进院坝,吹开了摆依冲人脸上幸福的笑容。这是文山市委第八轮巡察,首次开启对村巡察的新模式。无疑,摆依冲村便是第一批享受对村巡察“红利”的“幸运儿”。
2018年10月,对村巡察推开了摆依冲村陈旧的寨门,当巡察组走进摆依冲村看到的第一幕,震惊了。茅厕里、牛棚里、猪圈里淌出的污水汇聚一起,四处横流,翻过路面又流进河里。产生的生活垃圾从村头排到了村尾,蚊虫、苍蝇成了垃圾堆里的VIP、“座上宾”。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脏乱差”的景象里,一阵阵恶臭扑面而来。
“环境卫生都搞不好还何谈过好日子?”巡察组的同志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村党总支书记王强家。问起村里的环境环境卫生怎么没有人打扫,王强显得不以为然。经过了解,发现有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打扫一下,没有领导来,大家就各忙各的。
“清洁卫生不是‘秀’给领导看的,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再说了,村里连环境卫生都打扫不好,还怎么建美丽宜居乡村、搞乡村振兴战略?”第二天,巡察组召开了群众会,把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列入了巡察的“重点工程”。
巡察组说的热闹,但大家却无动于衷。
要想让环境卫生清洁起来,转变观念才是首当其冲的事情。于是,巡察组便专门安排一名巡察员与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讲政策。让村干部起好示范带头作用,首先动起手来。再动员村干部的家人、亲戚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慢慢地,群众也三五成群地加入进来,从门口到院坝,从房前屋后到村庄道路。后来,巡察组与村干部一道,为村里制定了科学实用的村规民约,建起了公厕、垃圾焚烧池,安排建档立卡户轮流担任保洁员、护林员。大家的观念转变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村容很整洁,也很干净,看不到随意堆放的垃圾,也闻不到四处飘散的粪味。村党总支书记王强说,提高人文素质真的很关键,现在村里人人都是“保洁员”,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鸡三五成群,踱着方步;牛,或站或躺,细细反刍,;狗,眯缝着眼,互不干扰。
当巡察组在回访过程中,看到摆依冲村可喜的变化,大家是愁下眉头,喜上心头,满满的幸福感。
(王铭坚)
编辑:郭韦
排版:曾炜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