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为有效破解“案多人少”难题,丘北法院积极探索推进民商事案件“分调裁”改革,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对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和探索。诉调对接中心自2017年9月成立至12月,共受理案件253件,占同期全院受理案件数量的42.6%,审结178件,结案率为70.4%。初步实现了改革预期目标,体现了“五个深度融合”。
一是与司法改革深度融合。诉调对接中心整合了立案二庭、审监庭等多个业务部门的审判资源,按“1+1+1”模式组建四个办案团队,为下步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提供了思路。已审结的173件民商事案件,全部以简易程序、督促程序等速裁方式办理,其中30天以内审结80件,占已结案件的44.9%;以调解方式结案89件,撤诉41件,调撤率达83.9%,服判息诉率达100%。
二是与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深度融合。注重与诉讼服务中心的协调联动,强化“立审衔接”、“审执配合”,在立案环节实行“初次分流”,再由诉调对接中心“二次分流”,实现简案连续快审。强化与执行部门的衔接配合,做到判前通报案情,调后督促履行,调解案件当庭履行和按期给付31件,即时清结率达34.8%,有效缓解了执行压力。
三是与家事审判改革深度融合。针对中心受理家事案件占50%左右的实际,积极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从传统的“手术刀”切割式裁判向“诊断、治疗、修复”等功能转变,由侧重财产利益分配向全面关注当事人身份利益、人格利益、情感利益和财产权益转变,最大限度实现了让司法有温度,法官有温情,当事人有温暖。
四是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度融合。积极尝试纠纷“分流”和“引流”,构建多元化、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与基层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的联系和指导,形成法院内部专职调解员与外部特邀调解员合力化解纠纷的“大调解”格局。未入额法官共开展诉前调解66件,其中调解后息诉24件,调解达成协议34件,调解成功率达87.9%。
五是与信息化运用深度融合。运用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箱等信息化载体开展送达、开庭和调解,打造线上线下诉讼服务网络。共采用短信、微信、电话录音、电子邮箱等载体送达诉讼材料35人次,通过QQ在线、微信视频、短信互动等方式开庭(调解)12件,通过“微法庭”、“e调解”方式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缩短了审理期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王进刚)
(编辑 李正红)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