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至今,王亮根据上海市委组织部选派,参加上海市第十一批援滇干部联络组,赴广南县乡村振兴局(原县扶贫开发局)工作,担任副局长职务。援滇工作期间,王亮紧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全力以赴完成各项沪滇协作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立功竞赛先进个人”“文山州脱贫攻坚扶贫先进工作者”“广南县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3年来,王亮深入项目责任乡(镇),实地踏勘沪滇协作项目建设情况,盯进度、盯拨付、盯质量,并加强与相关业务主管单位沟通,在保证沪滇协作项目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的同时,加强对项目责任乡镇的业务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广南县国土面积大,资金项目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度较大。针对现状,王亮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开发“广南县沪滇协作项目管理助手”微信小程序,对沪滇协作项目进行全过程、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王亮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向静安区委、区政府汇报广南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进展情况及面临困难和短板,广泛动员静安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款捐物,努力争取更多资金及帮扶措施落地广南,为广南2020年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为切实缓解广南留守妇女、低收入家庭就业增收问题,有效预防返贫风险,2021年7月与上海公益组织携手策划开展了“‘特别匠人’手工文创就业赋能计划”,通过免费提供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加上社会组织的市场营销渠道优势,对于帮助广南就业困难人群实现灵活就业、增加收入、预防返贫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力助推了广南特色文创产业、品牌的发展和塑造。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王亮都紧紧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围绕广南高峰牛、山茶油、八宝贡米、生态蔬菜等优势高原农业产业,充分依托静安区对口支援地区特色农产品体验展示中心平台渠道优势,不断提升广南优质农特产品在上海的推介力度和销售数量,有力壮大重点产业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引进东部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对接大市场,努力打通发展堵点、延伸产业链、拓宽消费市场、提升产业能级,帮助广南县“牛”“油”“果”等高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3年来,共引进5家上海企业落户广南,累计投入资金4525万元。
在抓好产业帮扶工作的同时,王亮还积极联系对接静安区合作交流办、区文旅局并广泛争取爱心企业支持,抓住跨省旅游政策放开契机,于2020年9月16日策划开行了“静安—文山号”扶贫旅游专列,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新闻客户端、周到客户端、上观新闻、云南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作为广南县首趟扶贫旅游专列,直接带动广南旅游景点、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链发展,有效增加本地低收入人群就业增收机会,使乡村旅游成为扶贫减贫的有力抓手,以全域旅游新动能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入“快车道”。除了推介广南的旅游产业,王亮在深入项目所在乡(镇)、项目建设点时录视频、写报道,宣传沪滇协作帮扶成效,挖掘先进典型、先进事迹,通过纸媒、微信公众号以及门户网站等渠道进行立体式宣传,有效延伸宣传覆盖面。3年来,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共发布各类宣传报道363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19篇次。
王亮说:“3年援滇工作即将接近尾声,我将继续一如既往地肩负好一名上海援滇干部的使命和担当,把对于红土地的感情倾注到下阶段的沪滇协作工作中,一张蓝图绘到底,力争为自己的援滇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来源:州委组织部)
(编辑:郭韦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