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卫是文山市薄竹镇落水洞村委会大坪地村村民,现任薄竹镇落水洞村党总支副书记。他在西藏当兵五年,退伍后,考上西藏一县城的公务员,却在前途一片大好时,毅然决然辞职回乡一边创业一边种地,充分发挥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为家乡群众谋福利。
记者来到薄竹镇落水洞村委会办公室时,马忠卫正忙着写材料。1992年出生的马忠卫于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西藏拉萨市服役,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马忠卫说,2014年退伍后他考起了西藏的公务员,从乡镇一步一步走到错那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9年,在他即将面临调动升职时,他却果断辞职回乡发展,谈及原因,他这样说:“父母年纪也比较大,总要有人照顾,我在外面不论做多少事情也改变不了家乡,我出去的时间比较长,家乡情怀也比较重,就想回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有点改变。”
自2019年4月辞职回乡后,马忠卫便开始在薄竹镇落水洞村委会大坪地村一边自主创业,一边发展粽叶产业,但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两年时间他因创业亏了20多万元。就在马忠卫创业失败时,此前担任落水洞村党总支副书记的人辞职了,这也成为他被组织赏识并重用的一个契机。于是,2021年3月起,他肩负使命,再次踏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道路。
马忠卫说:“这么多年不管是当兵还是当公务员,一直都是在与群众打交道,为人民服务,当时我们村上的领导因为我的经历也比较信任我,自己也有一身抱负,所以愿意担任副书记这一职务。”
虽然创业失败了,但是马忠卫在种植粽叶时却意外发现了商机。2019年,他种植的成熟可销售的粽叶,仅6分田就卖出4万多张成品粽叶,赚了16000元。于是,在2021年3月上任后,他正式开启了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谋发展的计划。为了将粽叶产业做强做大,带动群众一起增收致富,他便开始整理此前的经验,鼓励群众和他一起种植,但因为群众看不到经济效益不想盲目栽种,再加上村里机耕路不通,因此遭到了村民的拒绝。
马忠卫表示,在部队的几年,培养了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看到家乡发展滞后,心里也不是滋味,路不通,群众运输还靠人背牛拉,就想为群众做点事情。
要致富先修路,马忠卫深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作为党支部副书记的他更应该挑起大任,所以在村小组会议上,他主动表态出资2万元修通机耕路。2021年底,仅用了10多天的时间,村里的机耕路通了,这从根本上鼓舞了群众。
村民马忠兴说:“路不通,群众想种什么都有顾虑,这条路挖了修通以后,群众栽树的栽树,种地的种地,什么车都可以过了,方便很多。”
路通了,群众看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修通之后带来的便利,他们从思想上改变了观念。现如今另外一头的机耕路需要连通,马忠卫便和村小组一起牵头组织,多方沟通协调后,群众便自发凑钱修通。他们通过按户的方式平摊费用,大坪地37户每户凑300元,而马忠卫也拿出了1000元,若修建中不够的就由村集体此前租地收的租金来支付。
马忠卫说:“这条路的钱筹集好了,就等着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测量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工了,这条路修通后,就可以覆盖整个村子的地了,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老百姓就再也不用人背牛拉了。”
把路修通,是马忠卫为群众致富搭建的一个桥梁,更是他为群众谋福利谋发展计划中的一小步。如今许多商家开发出了多种以粽叶为包装的食品,粽叶的使用量激增,零散种植的粽叶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让群众看到冷门产业粽叶种植的效益,他率先垂范,把家里种植的20亩粽叶扩种至40多亩,同时引进投资人规模化种植了50亩粽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说服群众。
马忠卫说,栽种粽叶的成本按照现在引进投资人进行栽种来计算,费用主要包含地租、人工、种苗、药水等方面,每亩成本约25000元左右,但前期投入后,后期只用简单管理成本就少了很多,也算得上是一次投入长期收割的产业。
马忠卫介绍,它的效益每亩两万元左右,但是粽叶好在种植一年就可以摘收15年左右,发展到旺季时一亩就有7万张,端午节前就要请人来采摘,采摘之后包装,一张一张压在一起,发给经销商。
带头种植粽叶产业
让群众看到效益后
跟随一起发展粽叶产业
为村民谋更多福利
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相信在马忠卫一心谋发展的努力下
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干劲下
大坪地村将迎来蜕变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采霞)
(编辑:郭韦 排版:向传帅 审核:资云波)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