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们勇敢无畏,保护着人民的安全;有一群人,他们无私奉献,守护着祖国的和平。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军人。古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今有广南县王旭投笔从戎,卫国戍边。10年来,王旭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今年3月30日,广南县委、县政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西藏军区为王旭家送来“二等功”立功喜报以及“二等功臣之家”牌匾。
王旭从上学起就酷爱各种体育运动,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也不忘抽出时间锻炼身体,每天准时定好凌晨5点的闹钟,起床进行一个小时的文化课程学习,6点进学校参加体育训练。经过努力,他考上了玉溪师范学院。大学期间,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王旭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正是因为这几年的历练和累积,让他能在之后的军队生活中更显担当、更沉稳。大学毕业后,王旭通过层层筛选,加入了广南县特岗教师队伍,满怀热情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在广南县杨柳井乡新寨小学三个月的任教中,他身兼多门学科教学,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优秀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和不足,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因为父亲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耳濡目染,所以王旭从小便有一颗报国的心。在参加工作后,大部分同龄人都选择成家立业,服务社会,王旭却依然心向军营。恰逢2012征兵季,他把想入伍的想法告诉家里人,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毅然决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踊跃参军入伍,投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参军后,由于军队纪律严明,他很少有时间与家人联系。父亲王家富常年患重病,但为了让儿子在部队安心服役,在住院治疗期间遇到王旭打电话问候,他都会尽量隐瞒病情,说家里一切都很好,让王旭不要担心。母亲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在照顾生病丈夫的同时,到离家较近的地方做临工补贴家用;在外务工的哥哥嫂嫂也回到广南县上班,便于照顾家庭。正是因为有亲人的默默支持和鼓励,让在外当兵的王旭没有了后顾之忧,安心在部队工作。每次探亲回家,他第一时间促膝父母身边,了解父母身体状况和家中生活情况,但只要部队返岗电话一到,便马上背上行囊匆匆归队。而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优秀老党员的父亲总会鼓励他训练的同时不要疏于学习,要时刻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站位,随时谨记军人的使命与担当,遇到困难时要挺起胸膛迎难而上,时刻保持军人的血性和爱国情怀,家人永远在他身后为他加油打气,做他温暖而坚强的后盾。
“选择了军营,就要甘于奉献;穿上了军装,就要珍惜荣誉;走上了战场,就要冲锋陷阵。”自2020年王旭随“高原戍边模范营”进驻重要战略点位,从事边境巡防工作以来,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紫红的嘴唇、晒伤的脸、日渐稀疏的发际线成了这位年轻连长的标志。但王旭对于发际线的问题很坦然,他说:“早掉晚掉都要掉,在边防、在高原、在每一个需要戍守的地方,军人的发际线也许会后移,但国境线一寸也不会后移。”他时刻以“做一名优秀的军人”为追求目标,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部队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守初心、担使命,任劳任怨,获得了领导和战友的肯定,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8次。在今年1月28日西藏军区第三届“固边稳藏十大标兵”的颁奖仪式上,“云端界碑”上王旭的名字赫然在列,在被评为“固边稳藏十大标兵”的同时荣立二等功。
战友对王旭的评价:“敌人看到你恨得直咬牙,战友说你却是满口夸,你宁让发际线过顶,决不让边境线后移,坚守绝地哨卡,你用血肉身躯铸就钢铁长城守护万家灯火,你用巍峨雄姿践行铮铮誓言,这就是你——新时代的云端界碑!”
(记者:杨月波)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侯佑琴)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