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州官方门户客户端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普法强基法律常识在线答题

  • 登录文山日报媒体云账号

    创业文山 奋斗最美丨陈天友:90后小伙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致富

    发布时间:2022-12-12 16:54:06  

    寒冬时节,在位于广南县珠街镇的“广南县丰尚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折叠、质检、打包……一派热闹有序的工作场景,这些工人都是周边村寨的群众。循着嗒嗒作响的缝纫机声,记者找到了正坐在机器前忙碌着的陈天友。他是广南县丰尚服饰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一个敢想敢干的90后。

    10多年前,初中毕业的陈天友初出茅庐,为学得一技之长,和亲戚朋友到浙江嘉兴成了打工一族,自此开启了他与服装行业打交道的人生旅途。为了能掌握一技之长,陈天友从一个学徒开始做起,先是熨烫,渐渐学会踩缝纫机缝制衣服,逐步掌握了制作服装的流程。“对做服装比较感兴趣,当时想着以后可以走这条路,所以就对服装制作的流程比较上心,也认真了解面料知识,慢慢地就懂得了什么样的面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款式。”陈天友说。

    由于心灵手巧,加上长年的潜心学习,陈天友的制衣技术有了很大提升,很快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月薪达上万元。不甘于此的他开始自己接单做代加工厂,随着生意越来越火爆,在外奋斗了10年的陈天友,回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考虑到父母老了,自己也成家立业了,在外管不到老人、小孩,工作起来也不安心,所以就决定回乡创业。”2017年,陈天友果断带着多年积攒的资金返乡创业。回广南后,通过对当地服装市场进行详细调研,陈天友发现,校服这块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他决定成立服饰生产公司,走校服规模化生产路线。

    万事开头难。豪情满怀的陈天友辗转于全州各个中小学校跑业务,拿着精心制作的校服逐一推介。在连续奔波了45天后,终于拿到了第一笔订单。“第一单生意是麻栗坡县下金厂乡仓房小学,学校一共100名学生,订了100套校服,每套校服120元,奔走下来我几乎没赚钱,但很开心,毕竟公司终于开张了。”陈天友说,因为衣服质量好,价格合理,学生家长很满意,周边学校了解后也有意向订做,纷纷给他打电话,万万没想到,这单赔本的买卖却为他打开了销路。

    通过前期铺路,凭借着积攒的好口碑,陈天友正式打开了市场,订单量激增。2018年6月,“广南县丰尚服饰有限公司”在珠街镇幸福大道正式投产。随着脱贫攻坚的实施,陈天友在珠街镇创办了扶贫车间,让当地的百姓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赚钱照顾父母,提高家庭生活水平。“脱贫攻坚这几年来,我在广南县总共有3个扶贫车间,一开始是在老家珠街,后面发展到曙光乡有一个,南屏镇有一个,能容纳100人就业,长期稳定的熟练工有四五十人,平均每人每个月能有5000-6000元的收入。”陈天友说。

    公司成立以来,业务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也激发着车间员工们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的信心和决心。陈天友坦言,“质量”和“责任心”是公司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得到飞跃发展的法宝。“我们的优势就是以质量求生存,因为到外面宣传的时候,靠的都是口碑和品质,所以我对服装的质量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在管理上,我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每天要开展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及时调整方案……”在陈天友的精心管理下,公司这些年合作了四五百家学校,营业额也逐年上涨,如今,公司的年营业额已从最开始的50万元达到了1500万元。

    在用心经营服装事业的同时,陈天友也不忘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9年,他为广南县珠街镇贫困学生捐赠200套服装,价值2万余元;为困难群众捐赠棉被100床,三件套100套;为珠街镇初级中学校、中心学校捐赠总价值5.2万元的打印机6台;为珠街镇中心学校捐赠价值3万元的LED显示屏2套;为富宁县归朝镇中小学捐赠学生校服400套,棉被400床。2020年初,陈天友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结合公司特点和自身特长,在疫情期间组织12名有缝纫方面技术的志愿者及时开展应急口罩生产,带领公司员工驾车到昆明新螺蛳湾采购用于制作疫情防控所需的原材料,从讨论、生产、协调到指导、监督、管理环节,全程由镇党委、政府监督,卫生院工作人员对接指导,形成口罩统一生产、统一消毒、统一标签、统一对接“四统一”应急生产管理模式。扶贫小车间彰显大作为,在短短10天时间内便生产出2万余个口罩,为抗疫贡献了力量。

    对于自己获得“文山州劳动模范”“文山州社会扶贫先进典型”“广南县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陈天友说:“这不算什么,我只是尽了一个珠街人、一个广南人应尽的一点义务。”

    面对未来,陈天友信心满满,他计划以校服为主,创立自己的品牌。“下一步,我们将组建销售团队,继续增加业务量,扩大厂房规模,提高群众就业率,用更正规的厂房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也让我们自己的服装品牌走出文山州,走出云南省。”陈天友说。

    (记者:龚莉)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 免责声明:
  •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202942, 环境保护, http://www.wsnews.com.cn/p/202942.html, 2019-01-21 11:29:15, Array202939, 脱贫攻坚, http://www.wsnews.com.cn/p/202939.html, 2019-01-21 11:26:47, Array211429, 清廉文山, http://www.wsnews.com.cn/p/211429.html, 2019-07-26 10:49:21, Array202941, 民族团结, http://www.wsnews.com.cn/p/202941.html, 2019-01-21 11:28:41, Array202940, 精神文明, http://www.wsnews.com.cn/p/202940.html, 2019-01-21 11:27:33, Array
    • 《文山日报》
    • 州庆特刊
    • 七都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