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改善,文山正从昔日封闭的边疆转变成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日益显现的通道经济优势为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立足文山“三个示范区”建设和“四大重点产业”发展,如何把握政策机遇“窗口”,抢抓基础设施配套和新基建等政策导向,寻求契合点、找准切入口,走出一条具有文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要把发展产业作为“产城融合”的核心,围绕文山州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加快推进文山马塘工业园区、富宁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示范园区以及砚山工业园区绿色水电铝为支撑的矿电产业发展。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更加紧密的“产城融合”。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强产业、做美乡村、做淳乡风、做细脱贫、做强农民、做靓人居环境,重点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工程、人才振兴工程、文化振兴工程、生态振兴工程、组织振兴工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燃气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以城镇带动农村、以工业促进农业的局面,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无差别化,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覆盖到城乡每一位居民。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谨记“城市的核心是人”这一科学论断,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十二字方针,集中力量打好基础设施补短板“翻身仗”、公共服务提品质“攻坚战”,守牢底线、抬高标杆,下足绣花功夫,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发展变化。
(杨代伟)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