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从去年火到了今年,出现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它就是“躺平”。此词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即人们面对压力,内心没有波澜,选择主动放弃,用所谓“无欲无求”的方式换取内心的“安逸”。时代的车轮推动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不断前进,“躺平”几乎不可能,也不能。怎样化解“躺平”的意念呢?光喊加油,鼓劲就可以了吗?很显然是不行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青春,走过多少艰难岁月,倘若以“躺平”的姿态去面对困难与挑战,怎会有今天的盛世祥和。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当代青年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新时代的青年当有压不垮的拼搏精神。“强国有我”是时代青年的誓言,要实现这个铮铮誓言,我们就得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行动理念和效率意识,去落实、去推动、去创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
二、无惧风雨才见彩虹
习近平在2002年发表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说道:“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跨过“五关”,懂得了农民群众的疾苦和心愿;在正定骑着自行车跑遍县里每个村落,深切调研基层问题;到厦门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把心力献给群众。他用扎根大地的精神,跨过一个个成长路上的困难,知难而进,勇于奋斗,为我们当代青年做了最好的榜样。
三、积极“躺拼”努力生活
当一个人意识上开启了“躺平”模式,随之而来的不会是精神上的永久愉悦,而是更多的情绪焦虑与事务堆积,这样面对困难的方式是得不偿失的。橄榄成渣,才能出油;葡萄入榨,方能成酒。生活的诗和远方,不是“躺平”就能够到达。当代青年面对压力,应劳逸结合,正视存在的问题,以积极“躺拼”而非消极“躺平”的姿态去热爱、去扎根、去奉献,勇敢地、积极地、健康地生活;担起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努力在最好的年华里磨砺本领、增长才干,明确目标,奋力向前。
(何兴鹏)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审核:梁丹)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