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的彩塑作品呈现在面前,这些以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为内容的手工艺品,立即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虹口区、四川省司法厅调整扶贫思路,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由最高检投入帮扶资金1185万元、上海市虹口区投入沪滇协作项目资金400万元、从上海市引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扶贫车间,四川省司法厅负责创意设计并投入技术支持的彩塑手工艺品开始在西畴县加工生产。西畴县瓦厂村的村民们在四川省司法厅派驻干部的引导下,积极投入、精心生产,并且很快打开了产品销路。如今,这些本土民族特色手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年可为该村增加近百万元的收入。
车间负责人、四川省司法厅派驻干部郝江向记者介绍说,车间里的员工都是瓦厂村的壮族村民,她们所做的手工彩塑,每一个需要3至4天才能完成。这些作品蕴含着满满的民族文化味,在市场上可以卖到五六十块钱一个。两年前,这些员工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制作加工彩塑手工艺品,现在都已脱贫致富。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郝江表示,在东西部协作、沪滇协作进程中,四川省司法厅协同各援助单位,把加强劳动力文化技能培训作为推动群众脱贫增收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以文化扶贫产业、劳务培训、本土民族文化为载体,带动乡村手工艺品产业发展,让瓦厂村真正走上一条能致富、稳得住的“快车道”。
(林浪平)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