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关县小坝子镇石坪寨村有一座百米高的后山,山上布满形状奇异的岩石,山头由3座小山构成,中间山头高,两边山头低,形如一匹长着翅膀正在飞奔的骏马,当地村民把这座山叫忒若山。
忒若山山顶
“忒若”是苗语nteut reb的谐音,“nteut”意为点化,“reb”意为石头。相传这座山上刻有藏宝图,谁破解了谁就能拥有享不尽的财富。为了寻找这传说中的宝藏,每年都有远近游客到访此山。
经过走访考察,我们了解得知,忒若山上的大岩石上刻画有一些形似古文字的图画。关于山上的这些图画,在当地村民中还流传着4句谜语,用现在的苗文来书写,分别是:ndrangs nenl zongb; dous nenl nend;bes nenl dut;daof zhit kend。这些谜语是什么意思呢?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大体可翻译出其大意。南面岩石上刻的“ndrangs nenl zongb”大意为“抓马鬃”;东面岩石上刻的“dous nenl nend”大意为“寻马迹”;北面岩石上刻的“bes nenl dut”大意为“打马尾”;西面岩石上刻的“daof zhit kend”大意为“倒不肯”。据村民们说,40年前,曾经有人破解了谜语,在忒若山上挖走了3个黄金制作的娃娃和一支黄金制作的蜡染笔。
忒若山大岩石
石坪寨村共有42户209人,其中苗族37户189人,汉族5户20人。据苗族杨姓家族口传,先前,其家族从贵州一个叫“娄钗东”的地方迁至现在的村子。当时还没有村子,那里也没有名字,于是先辈老人将这个地方取名叫高石坎,高石坎就是石坪寨的第一个村名。后来,杨家被朝廷安排到猛康任地方官,杨家在猛康呆了三代人,由于改朝换代,杨家人被迫返回到高石坎居住。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勘界改路,主路不再经过高石坎,于是高石坎改名叫石坎头,这是石坪寨的第二个村名。1952年,小坝子解放,石坎头改为石坪寨,即现在的村名。
杨家具体是哪一年来到这个地方的,时间不详。当初杨家先辈从娄钗东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带来钗东树(即铜钱树)树种,在这里定居后种下了一棵钗东树,据悉这棵树在存活了400多年后枯死了。村里现在还存活的第二棵钗东树已有100多年。
岩石裂痕似古文字
石坪寨有一个古老的祭祀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祭忒若山,男人上山祭忒若石,女人在家做刺绣;二月初三全村祭钗东树。由此可见,忒若石与钗东树是石坪寨二月祭祀的一个整体。
忒若山藏宝图之谜无人可解,也许它只是当地村民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当地苗族的一种忒若文化。
(熊咨鬻/文 杨志军/图)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李云淑)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