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激昂的背景音乐响起,中共洒戛竜党支部成立了;王德三、吴澄、李国柱等革命先辈们高呼“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高唱雄壮的《国际歌》走上刑场……
10月9日晚,文山洒戛竜红色话剧《指路碑》在文山市会务中心首演。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重现旧社会文山穷苦百姓受到地主恶霸重重压迫的苦难情景。舞台下,观众的热血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一次次沸腾起来,掌声不断。同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3万余人次干部群众在线观看。现场和线上的干部群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学习党史、缅怀先烈,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气神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这场红色艺术大餐让大家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充满力量。
《指路碑》剧照
当晚8点,伴随着舞台背景中群山的出现,讲述人将《夷经》和王德三,以及洒戛竜小塘子村一带的革命先辈先烈和少数民族同胞们坚守理想、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故事娓娓道来,演出拉开了序幕。
第一幕中,在与甘胖子、李癞子等地主阶级的对抗中,穷苦百姓陶父不幸身亡。直到李国栋、王德三、严英武等人受党组织派遣抵达文山,成立中共洒戛竜党支部,在激昂的音乐烘托下,党领导穷苦百姓与地主阶级的斗争正式开始了。
“面面饭,麻布衣,无油无盐脸色黄;滚草窝,无被盖,苗亲夷亲个个苦……工农兵士联合起,天下从此得太平。”第二幕结束时,劳动童子团和苗族同胞齐唱《夷经》送别王德三的画面,深刻阐述了党的组织在文山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牢牢扎下了根,带领人民群众奋起斗争的艰苦历程!
第三幕中,机智勇敢的苗家姑娘丽彩装扮成女共产党人吴澄将敌人引开,英勇牺牲。后来,以周小有为代表的小塘子青年觉醒过来——斗争,会死,不斗争,也会死!这样的日子“活够了”!于是,在白色恐怖中成立了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小塘子游击队成为云南省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王德三、吴澄、李国柱等高呼着“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的口号,高唱着雄壮的《国际歌》英勇赴死,观众席一片寂静,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全场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在大家久久不能平复悲痛心情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着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声音响彻会场,新中国诞生了!所有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都是值得的。在近百年的时空对话中,镌刻在文山人民心中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座光辉的指路碑!
文山洒戛竜红色话剧《指路碑》是一场话剧,更是一堂党课,是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和观众齐声高呼,现场的热烈气氛达到顶点。
提起创作这部话剧的初衷,编剧冉庚文说:“洒戛竜是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旧址,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州委把洒戛竜作为示范项目、龙头项目来打造。创作这部话剧,就是想把这些先辈先烈的事迹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让更多的人知晓文山的这段红色历史,让更多人知道文山的先辈先烈在云南建党过程中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山是一片红色热土。”导演、演员董明说,“古往今来,文山人民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一批又一批像王德三、吴澄、李国柱等一样的革命先驱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作出贡献。今天,我们的团队能与文山州委、文山市委等多个部门单位和中青年资深演员合作,共同创作洒戛竜红色话剧《指路碑》,我们深感荣幸!”
从2008年起,文山洒戛竜红色话剧《指路碑》编创团队就开始收集史料,创作历时10余年,考证了大量文献实物、图片和音视频资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文山的发展历程,充分挖掘文山红色资源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文山宝贵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把丰富的历史资料转化为文山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记者:杨白苹 文/图)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