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年一度走家串户吃“杀猪饭”的日子,这是富宁农村地区再寻常不过的习俗。今年的“杀猪饭”,对归朝镇龙门村委会龙门村小组的山瑶群众而言,不仅仅是大铁锅里炖煮出来的美食,更是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真实写照。
冬日下午,暖阳高照。一走进龙门村小组的黄福胜家,就看到炊烟袅袅,主人家和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正忙着起锅烧水,杀年猪、刮猪毛、切猪肉、灌香肠,忙得不亦乐乎。黄福胜说,以前村民们生活贫困,过年能不能吃上肉都是问题,而现在,家家户户都能杀上一头年猪。
过去的龙门村是一个贫困的山瑶村寨,二十出头的黄福胜是村里的年轻一辈,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一家人居住在石山上的“杈杈房”中,家里缺水、缺粮食,没有像样的衣服裤子。“出门就爬坡,喝水靠老天”是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黄福胜:“以前龙门大部分都是茅草房、杈杈房,现在经过多年的改善,都有了平房,政府提供石砖给我们盖了房子,现在家家户户都能过一个好年,每一家都能杀猪吃,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从前,山瑶群众大多居住在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区,山高坡陡,不宜耕种,生活环境十分恶劣。2008年以来,国家实施瑶族支系山瑶扶持发展项目工程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龙门村附近的山瑶群众就地安置,包括黄福胜一家在内的97户人家,陆续从周围石山上篱笆房、茅草房搬到了现在的小平房中,村内居民也从一开始的6户人家,增加到现在的107户。
据村组长袁正国介绍,15年来,随着山瑶扶持发展大会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开展,龙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水泥道路直通323国道,龙门小学重新规划扩建,村里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袁正国说:“我们的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甘蔗、山豆根,养殖山羊为来源。现在学校建在村子里面,小孩走路5分钟就能到学校,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平房,而且村里也有了卫生室、商店和快递服务,我们山瑶群众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来源:富宁融媒)
(编辑:周西杨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