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一档《家和万事兴》的节目,引发人们的好评,因为多数涉及到离婚家庭,但考虑到离婚后孩子成长、当事人父母及亲人的感受等问题,法院认真开展社会调查,并促成当事人和解,用主持人的话说,就是希望用法律扶她们再走一程。
看了这期节目,笔者感触也很深,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春节期间,笔者和几个老乡谈起了此事,问到他们打算怎么脱贫时,他们都争相说出了挂钩干部为他们制定的脱贫规划,如有的规划养羊、有的规划养牛、有的规划种树等,但究竟能不能脱贫,大伙心里都没底,因为都担心以后的销售问题,就怕养出来、种出来,没有人要。大伙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今年种出来的白花菜,没有人来要或是价格太低,大家只得随它烂在地里,让人看了确实是心疼和着急。
众所周知,精准扶贫、准则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扶贫工作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后续服务是否到位。扶贫最忌讳的就是将扶贫物资一送了之,这种“撒胡椒面”、“蜻蜓点水”式的面子扶贫,不仅难见任何成效,还会浪费极为珍贵的扶贫资源。得需结合实际建立长效机制,扶群众上马并再送一程,事前多想一想问一问,尽量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例如,养殖种植不妨走“订单农业”,就业培训不妨先找“婆家”,这样的计划措施才能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精准扶贫需扶群众上马并再送一程,笔者认为:必须明确责任、做好跟踪服务,做到有始有终。一是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科学的结对帮扶机制;二是各级挂钩干部要尽职尽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总之,只有把工作做实做细做长久,扶贫才不会半途而废,扶贫才不至于雨过湿皮。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