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文山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不断创新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全州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推进并向纵深发展,有效助推文山农村发生四大变化。
2015年底,文山州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37万人,有彝族支系花倮3000多人、苗族支系偏苗13000多人等群众整体处于贫困状态,贫困群众住房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出行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十三五”期间,在上海市及虹口区、静安区的支持帮助下,全州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全州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就。
2015年文山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699元,产业单一,农民增收乏力。在上海市及虹口区、静安区的支持帮助下,文山州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举措,注重长短结合,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三七、果蔬、茶叶、畜禽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万寿菊、食用菌、生姜等区域小众特色经济作物,引导和支持所有贫困劳动力人口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全州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齐头并进。截至目前,全州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2.2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脱贫,占全州贫困户的79.64%,全州1029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99元上升到2020年的11499元。
2015年,文山州水利建设严重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性缺水严重,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0%。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沿边境干线公路不连通,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严重滞后,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低。在上海市及虹口区、静安的支持帮助下,文山州8个县(市)级医院、104个贫困乡级卫生院、819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全州8县(市)“四类”和“非四类”重点对象265431户全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实现稳固安全住房目标;全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46户37005人,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保障总体达标;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
2015年的文山州广大农村群众尚处于谋生存、图温饱的状态。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全州打响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精准扶贫、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的发展之战,用创新和实干擦亮了新时代西畴精神。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下,文山人这一时期的奋斗,从谋生存、图温饱转变成谋发展、享幸福。这一时期,面对重重困难,文山人民不低头、不止步,不怨天尤人、不坐等受穷,用干的行动、干的壮举,求脱贫、求发展,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用自强不息创造了生命奇迹、用苦干实干创造了“敢把石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一个又一个“胜天洞”“最后一公里”这样战天斗地、勇敢抗争的事例在文山大地举不胜举,各族干部群众用勤劳和汗水把许许多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西畴精神”从最朴素、最生动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升华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苦干实干的务实品质、迎难而上的进取意识、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担当作为的主人翁意识”,新时代“西畴精神”在文山大地开花结果,并走向全省全国,通过践行和传承新时代“西畴精神”不断涵养正气、提振士气、激发斗志、推动工作。
(胡奇丽 徐晓林)
(编辑:刘梅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