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国驻华使节团访问文山侧记
4月,文山绿树成荫,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22日至23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同28国驻华使节团来到我州,对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进行访问考察。
这些外国朋友们,分别来自赞比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阿塞拜疆、布隆迪、加蓬、卢森堡、阿联酋、黎巴嫩、塞浦路斯、多米尼加、肯尼亚、瑞士、捷克、马里、文莱、哥斯达黎加、苏丹、冈比亚、委内瑞拉、南非、爱尔兰、北马其顿、泰国、马来西亚、丹麦、乌克兰。
两天时间里,驻华使节团深入西畴、麻栗坡、丘北3县,看发展、看变化、看新貌、看多彩文山之美。
“中国的脱贫攻坚给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明媚的天空、耀眼的阳光、蜿蜒但平坦的盘山公路,引领着驻华使节团来到一片和“摆脱贫困”“实干”“希望”这些关键词有关的土地。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如何摆脱贫困也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行走在文山大地上,驻华使节们亲眼见证、亲身感受这份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成绩,深刻体会着“变化”二字。
这里的变化,源自“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
西畴县资源匮乏,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西畴县在大山深处拉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扶贫攻坚战,炸掉石头填土种粮,向石漠要高产田地,向石山要公路清水,实现了石漠变绿洲、石窝变桑田、天堑变坦途、穷乡换新颜的巨变。
这里的变化,源自跨越国界的爱。
麻栗坡县麻栗镇下凉水井片区,由于地处山区、雨水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现象十分严重。2013年,在外交部举办的“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支持下,当地政府积极努力,下凉水井片区人、畜饮水项目得以实施。有了水,1600余人的生活由此改变。
这里的变化,源自数十年如一日的帮扶。
1992年,外交部开始挂钩帮扶麻栗坡县。面对百业待兴的麻栗坡,外交部充分借助“外交”这一独特优势,实施温饱、教育、卫生、培训、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等687个项目,投入扶贫资金2.2亿元,取得显著成效,更与当地结下深厚情谊。更美的校舍、更先进的医疗项目、更丰富的国际培训,是这里的发展新动力。
“奇迹”“震撼”“这是用奋斗、实干换来的美好生活”……亲眼看发展、亲耳听变化的驻华使节们,发自内心地为这些变化点赞。
“真令人惊叹!”展板上的资料照片和现实满目绿色的鲜明对比,让赞比亚驻华大使奇贝萨孔达感叹西畴县三光片区石漠变绿洲、穷乡换新颜的巨变。“中国脱贫攻坚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她认为,中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完成减贫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的领导和规划能力,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得到中国人民的高度信任。
“我要祝贺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的奇迹。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它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告诉记者。
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表示,通过此次访问,她看到了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功,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在竭尽所能地摆脱贫困。“中国的脱贫攻坚给全世界树立了榜样。”她说,中国取得的减贫成就,为世界减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可分享经验,有利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山不仅仅是发展,还是环境友好型发展”
从取得石漠化治理成效的三光片区,来到波光粼粼的普者黑,使节们感慨:在文山,看到的是一种绿色的力量。
绿色的力量改天换地。西畴县,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因为对绿色、对发展的执着追求,2015年,西畴县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旅游发展,围绕“山、水、林、田、路、村、产业、扶贫、机制”等内容,启动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石漠化治理模式,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美丽的村落、充满生机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的山头,是这里的新景象。
绿色的力量如诗如画。为了保护、建设、恢复湿地这一“地球之肾”,近年来,丘北县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用于普者黑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通过采取退塘还湿、退耕还湿、环湖截污、村落整治、入湖河口治理等措施,完成8.1公里湖岸保护带建设及湖滨带植被恢复。如今,普者黑湿地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提升。
绿色发展,人心所向。
“太不可思议了!”在西畴县三光片区,肯尼亚驻华大使萨拉·塞雷姆顺着沿山修建的“逐梦亭”栈道向上攀登,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都可以创造出这样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头脑中有想法,就可以去实现。”他说。
“美丽!太美丽了!”在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看着波光粼粼、水草荡漾、水鸟掠过湖面的景象,文莱驻华大使拉赫玛尼连连赞叹。他说,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一直是他的梦想,这次访问可谓圆梦之旅。
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塞利姆·贝洛尔塔亚是使节团中的拍照达人。他说,他的照片不仅是美丽风景的记录,更是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的见证。“文山不仅仅是在发展,还是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
两天行程,紧凑而又充实。期待再来文山是驻华大使们的心声。
“文山非常漂亮,遗憾的是我们的时间太短了,我肯定会再来的。”结束对文山的访问,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仍然沉浸在文山美丽的自然生态、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连连表示以后要再来这个美丽的地方。
(云南日报记者:韩成圆 刘子语 周灿 记者:李霄文)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1、本站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新闻网"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