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儿女的抗日救亡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1-07-26 10:23:2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存亡之际,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浇铸起血肉长城。在这场艰苦卓绝、救亡图存的战争中,向来以卫国戍边为己任的文山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前赴后继、共赴国难。

抗日战争前期,文山就相继建立抗敌后援会等组织,负责筹组兵源物资,支援抗战。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各族群众踊跃捐款捐物,热血青年参军参战,奔赴前线英勇杀敌。自1937年9月起,近2万名文山籍官兵先后随国民革命军第60军、第58军和新3军开往抗日前线,在杭州空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之战、松山战役及缅北战役等名垂青史的大战中,处处活跃着文山英雄儿女的身影:在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拥有众多文山籍官兵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3师542旅以血肉之躯力拼强敌,以无比的勇气和重大牺牲,换来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仅文山县,就有包括连长周希尧等在内的34名官兵阵亡;武汉会战期间,第58军新编第10师2旅第4团上校团长刘北海(西畴县人),率部于湖北桂口市与日军作战壮烈牺牲;空军王牌飞行员谭鲲(文山县人),先后参加豫东、中原、胶东及徐州会战,取得击落日机8架的赫赫战功;国民革命军第28集团军副总司令陈又新(广南县珠琳人)长期率军在黄泛区和豫鲁边区抗击日军;原国民革命军第7军171师少将师长陈凯荣(广南县珠琳人)率部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中痛击日寇……整个抗战期间,仅有档案记录的,就有近千名文山优秀儿女为抗日救国和民族解放长眠在大江南北或异国他乡。

抗日战争中后期,日军侵占越南并在靠近文山地区的河江、箐门、黄树皮、清水、官坝、普棒等边境一线驻扎军队,对文山构成直接威胁,文山成为抗日前线。文山各县(区)全民动员,组成民众自卫预备队,竭尽全力配合驻防文山的第9集团军抗击日军,依托莽莽群山筑成铜墙铁壁,使日军始终无法越过边境线一步。

“纾难毁家捐输战费,从军服役赶出倭奴”,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文山人民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仅1941年至1945年就为驻军提供军粮3091.55万公斤;为修筑机场、道路、工事等,征调民夫、壮丁无数;在敌机轰炸、对日作战中共伤亡2000余人,财产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6205万元(法币)又2500元法银(按1937年价折算);人口锐减,1939年文山7县1区的总人口759655人,1945年麻栗坡对汛特别区总人口118826人,1946年7县总人口526374人。沉重的战争负担,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满目疮痍。但是,文山人民并没有为此失去信心,抗战的热情有增无减,倾尽全力支援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马继武率部征战台儿庄

马继武(1893~1961),原名马炳奎,丘北县曰者乡河边村人,回族。自幼喜读兵法操典,立志报效祖国。1913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毕业后加入滇军,参加过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护法战争。抗战爆发前,先后任滇军18团、14团上校团长,驻防滇西、滇南。

全面抗战开始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从滇军中抽出精锐组建国民革命军第60军出滇“以牺牲的决心,作破釜沉舟的抗战”。第60军下辖182、183、184师,其中,183师542旅是一支包括众多文山籍官兵在内的劲旅,马继武担任这一旅的副旅长。

1938年4月18日,60军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增援台儿庄,至鲁南赵墩下车后,183师作为前卫部队即与日军遭遇,542旅抢占邢家楼、五圣堂,在与敌拼杀中,旅长陈钟书中弹牺牲,马继武即肩负起全旅的战斗指挥重任,激励全体官兵化悲痛为力量,为祖国尽忠。542旅在他的指挥下奋勇杀敌,多次击溃日军反扑,稳住了阵地,使182、183师顺利进入阵地,构筑工事,先机部署战斗。20日,542旅因伤亡惨重,奉命撤守东庄。25日,日军又增兵猛攻,60军正面30余里的战线均处于激烈的战况中,马继武部常子华团、莫肇衡团在击毁敌坦克5辆,歼敌大部后,团长莫肇衡重伤牺牲,莫肇衡团阵地火石埠失守,火石埠阵地至关重要,若不夺回将影响60军阵地全面战局。马继武趁敌尚未站稳之际,亲自率领部队强攻,终于夺回火石埠阵地,扭转了战局,60军军长卢汉为此特传令嘉奖。26日,日军再次组织进犯,常子华团在敌人发起冲锋距阵地50米左右时,从战壕内突然发起强力反击,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并给敌人以重创,歼敌数百,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步枪700余支、战刀30余把以及地图等物无数。

60军在台儿庄重创日军后,奉命退守徐州,被日军三面包围。5月17日,伤亡惨重的60军奉命缩编为1个师后突围,次日抵达永城大桥,被敌强大火力封锁,马继武见强攻不行,建议改取亳州大桥,并主动请缨,亲率1个加强连急行30余里,与日军作殊死拼搏,夺取了亳州大桥,使全军顺利通过大桥转移。部队整编补充后,马继武升任542旅旅长,率部参加了武汉外围保卫战。1943年,日军入侵越南,马继武返滇任滇黔绥靖公署步兵第4旅旅长,驻蒙自、个旧、建水一带,布防于红河一线。后任陆军暂编21师师长,继而调任建文师管区中将司令兼第2路军副指挥。卢汉主政云南时期,被任命为军管区副司令、云南省政府顾问、滇南宣抚使。1946年被选为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1949年12月9日,马继武随卢汉起义,1950年,任昆明回族联合会总干事、省政协委员、昆明市五华区人民代表、云南文史馆馆员。同年10月,作为西南民族代表团成员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1年1月,在昆明因病去世。

刘北海二次入伍战日寇

刘北海(1897~1938),名文超,字北海,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7期步兵科,成绩优异。毕业后,先后在昆明、成都、武汉、上海、广州等军校和部队任教官、参谋等职。1932年淞沪抗战时,刘北海出任抗日学生军大队长,带领学生军出入苏州河的两岸前线,积极投入支持19路军保卫上海的战斗。战后,刘北海辗转到四川成都刘文辉部任中尉教官。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川军奉命堵截。刘北海眼看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不满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及对侵略者的“不抵抗”政策,不愿与红军作战,借故携家眷落籍昆明。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继60军出滇作战之后,云南省政府又决定组建58军。1938年夏,刘北海接到征召命令,即以决死之心辞别家人:“我本军人,有令即行。当今日寇猖獗,山河破碎,国破家何在?我刘北海早存捐躯报国一片心!” 第二次应征入伍的刘北海被任命为58军新编第10师2旅4团上校团长。在昆明集训期间,刘北海每天都到教练场组织指挥全团官兵苦练刺杀、投弹、翻越障碍等军事本领,常以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的将士为榜样,激励官兵们“英勇杀敌,为祖国保江山,为滇军添光荣”。8月,58军由昆明出发,经贵州、湖南前往湖北参加武汉会战。行军途中,刘北海严明军纪,不许骚扰百姓。有一名连长借口派壮丁向群众勒索钱财,刘北海知道后,责令其退还所索之财并由连长降为士兵。这一举动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也使官兵们甚为信服。10月,武汉失守,日军继续向南进犯。11月,刘北海奉命率部于湖北崇阳桂口市黄土岭一线阻击占领武汉后,正沿粤汉线继续南犯的日军第1师团笠原信雄部,日军以飞机、大炮、坦克疯狂进攻守军阵地。阵地上,“枪弹炮弹,织成一片火网,敌我双方在网里一会儿进、一会儿退,血肉在空中飞舞。我军伤亡营连排长30余人、士兵500多,敌方伤亡更为惨重”。8日,激战中,刘北海身先士卒,在阵地前沿指挥战斗,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下午3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刘北海阵亡后,全团官兵怀着满腔的悲愤,高喊着“为团长报仇”的口号,跳出战壕,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团部少尉书记江鸿煌,1连排长李坤甫、陈春坤等阵亡;机枪2连排长张继忠率部与敌激战两昼夜,完成了掩护全军转移阵地的任务后,与全排士兵一起牺牲于敌横冲直撞的战车之下……

在得知刘北海殉国的消息后,西畴人民举行了数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和游行示威,以纪念烈士的英魂,鼓舞家乡人民前赴后继完成烈士“反对日本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的未竟事业。

(黄玉和)

(编辑:李云淑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