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这一典型经验做法,全省学习推广!|共建共治 共享幸福

发布时间:2025-09-28 11:27: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文山州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三必到四必访”和村级共建理事会工作机制,以“小切口”改革撬动“大治理”提升,不断激活实干动力,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实现群众更广泛、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文山发布推出《共建共治 共享幸福》专题,聚焦全州基层治理的新实践,汲取基层智慧,展现城乡蝶变,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种子在文山大地生根发芽,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文山州马关县立足自身实际,创新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共建理事会”工作机制,构建起“党组织牵头、理事会搭台、群众唱主角”的党建引领自治实践新格局,实现了从“政府要我干”到“群众主动干”的转变。今年5月28日,全省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马关做法现场会在马关县举行,会议号召全省各地认真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马关做法发扬基层首创精神,不断丰富基层群众自治的实现形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这个值得全省学习的“马关做法”究竟是什么?本期先锋对话,让我们走进马关县一探究竟。


图片


马关县马白镇龙树脚村村民自行协商建设的彩色村庄。


图片

“马关做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山州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雷德才:在“千万工程”经验马关做法中,最关键的就是当地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在党组织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村民共建共享共管的“村级共建理事会”工作机制。该机制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和协调机制,核心在于通过“1+N+1”模式,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家乡,家园“怎么建、怎么管”群众自己说了算,解决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群众需求久拖不决、公共设施管护难等问题,实现了乡村建设规划、施工、材料、人工成本“四个节约”,不仅“花小钱办大事”,还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同时,也发现和储备了一大批农村的能工巧匠、治理能人和致富带头人。


图片

探索“村级共建理事会”这一协调机制,是为了解决哪些难题?


雷德才:过去,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等工作大都由政府牵头主导,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足。然而,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做到所有村庄建设齐发力、全覆盖,群众也等不得。事实上,我们发现几乎每村每寨都有建筑、运输、文化传承和矛盾调解等方面的能人,但缺乏促进这些能人作用发挥的机制,导致能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形成一种从下而上的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到村庄规划、建设和管护中来。

马关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邓金波: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经常面临着人居环境不够理想、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足等“老大难”问题。为此,我们聚焦村党组织“得力”和群众积极性发挥两大推动乡村建设的关键,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探索建立起群众共建共享共管的“村级共建理事会”工作机制,以“政府帮一点、村组出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凑一点”和“政府统购材料省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省一点、施工成本利润省一点、变废为宝省一点”的方式,整合村庄各方资源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发动群众参与到村庄建设从设计、施工、验收到管护的每一个环节,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图片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工作人员介绍由“村级共建理事会”成员自行投工投劳修建的石坎。


图片

“1+N+1”模式具体指什么?是如何运作的?


邓金波:第一个“1”是指在每个村(社区)组建一个“村级共建理事会”;“N”则是指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组建建筑施工组、水利水电组、农村电商组、物业服务组等若干个专业服务组;第二个“1”是指每个村(居)民小组组建一个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和乡贤能人组成的共建小组。其中,“村级共建理事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主任,相关组织成员则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工匠能人等人员中,采取组织引荐、群众联荐、个人自荐等方式产生。通过该机制,将自下而上推动理事会有效运转、发挥作用。目前,马关县130个村(社区)实现“村级共建理事会”全覆盖,组建专业服务组833个、共建小组1682个。


图片


改造后的茅坪村村内道路宽敞整洁。


图片

“村级共建理事会”这一机制能解决哪些问题?


雷德才:这一机制解决了“散、脚、共”三个问题。

“散”是指村委会在动员和组织群众上显得费力,难以凝聚群众合力。

“脚”则指村民小组这一级力量较弱,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村民小组长和一名党支部书记来商量村里大小事,找不到其他人商量,让村委会工作没有“立脚”之处。

“共”则指不能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村庄项目建设大都是政府干群众看。

“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形成后,村民小组一级通过挖掘乡贤能人形成“共建小组”后,就能借助理事会专业服务小组能人力量,为村庄建设出谋划策,形成了群众出思路,理事会、服务组和共建小组的乡贤能人出谋划策,大家共同“搭台唱戏”的村庄建设格局。

马关县马白镇组织委员 张晓涵:以龙树脚村为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充分发挥“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由群众推选出村里有威望、懂技术的10个乡贤能人进入共建小组一起商量,村民自己出村庄规划思路,乡贤能人带着群众一起干,解决了村庄建设中治理人才少、政府大包大揽、久拖不决等系列难题,实现了群策群力、降本增效。比如在户内污水改建等工程中,政府给每户村民分配了1500余元的物资采购费,就带动每户村民投工投劳完成自家项目的建设工作,实现以资金的小投入带动建设项目的大提升。


图片


龙树脚村改造完成后,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图片

推动“村级共建理事会”有效发挥作用,你们还开展了哪些工作?


邓金波:为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我们充分利用村民夜话、院坝会、火塘会等,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建议,让群众对自己家园“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真正说了算,最终达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效果。在操作环节,各村结合实际,建设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专业服务组,并将志愿服务与有偿服务有效结合,最终实现“群众点单—共建理事会派单—共建小组实施—群众评议”的有效闭合。此外,还建立了适当的激励机制,对群众积极性高、共建共管成效突出的村组,加大物资和资金项目倾斜支持,形成“大干大支持”的激励理念。同时,允许各村从集体经济中拿出一定资金设立奖励,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群众干事从“动不起来”到“停不下来”。

马关县茅坪社区党总支书记 胡明昌:要让该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结合群众需求和村里实际,组建好专业服务组,充分调动乡贤能人参与村庄建设。比如在“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中,我们积极向群众讨方法,最终按照群众能力特长组建了木工组、泥工组、搬运组等16个服务小组,由有相关专长的村民带领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投工投劳建设村庄,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积极性。现在,我们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村里开展基层治理的实际,成立了产业服务组和对外联络组。


图片

推行“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晓涵:在打造旅游村庄过程中,根据规划,龙树脚村有不少沿湖猪圈、厕所等房屋设施要拆除。刚开始,有不少群众不愿意拆。但我们通过推行“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引导餐饮服务小组牵头人王东祥等共建小组成员带头拆除后,群众也开始自发、自主拆除,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全村沿湖一侧所有房屋和附属设施的拆除。不仅如此,村民还用建房材料和鹅卵石等,出工出劳建成了800多米的围墙和绿化带等。新建成的村庄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胡明昌:在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我们通过该机制调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仅用1年多时间便完成了村庄污水管网改造、强弱电入地、房屋外观整改等工程,还建成了幸福食堂、集体经济超市等,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村干部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了。原来我们村到处是牛粪,村庄改造完成后,来参观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村里已建成了4家宾馆,还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做起小生意。村庄“重建轻管”的问题彻底消失了。

马关县茅坪社区“村级共建理事会”水电专业服务组组长 何疆:为及时响应村民需求,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基本上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代表在群里。当村里哪家有水电方面的问题,可第一时间告知共建小组负责人并在群内说明情况,由理事会统筹安排专业服务组人员上门处理。

此前,有一个村民小组的水泵经常出现下雨就不工作的情况。这个小组把情况反馈到理事会后,我们很快便到实地了解,并给出了专业建议:修建一个污水和泥沙过滤池,并把水泵调整安装到合适的位置。经过整改,村里彻底解决了水泵经常出故障的问题。此外,我们还结合实际为这个村设计安装了一个远程操控水泵的装置,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茅坪村民小组村民熊某我长期在外务工,家里就母亲一人。去年,我发现家里的用电量有几个月出现了异常,就把问题反映给了“村级共建理事会”。很快,他们就安排人员到家里排查,最终确定是冰箱漏电导致异常。经过处理,家里的每月电费恢复了正常,切实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


图片


茅坪社区群众为幸福食堂进行爱心捐赠。(马关县委组织部 供图)


图片

如何让“马关做法”更好地惠及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


雷德才:“马关做法”原本多侧重于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我们将在服务内容和范围上进行延伸拓展。在服务内容上,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发展、矛盾纠纷排查等基层治理方面延伸。在服务范围上,将探索打破村委会范围,把“村级共建理事会”建设主体从一个村委会拓展到几个村委会甚至几个乡镇。目前,在产业规模化发展中经常会存在行政区域限制,如果产业发展所需土地涉及两个或多个村委会甚至跨乡镇时,很难进行土地协调,如果能通过“村级共建理事会”这一机制进行突破,将能更好地助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马关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平光辉:现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不少村庄存在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将充分利用“村级共建理事会”这一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比如在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搬迁点,针对社区“一老一小”人数较多的实际,通过成立物业服务小组做实相关服务工作,居民遇到水管漏水、灯泡不亮等问题,都可以找到“村级共建理事会”帮忙,对于一些不方便到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还能提供志愿送餐服务,切实帮助居民解决了不少烦心事。如果群众遇到事情能找到相关组织反映,也能有人及时把他们面临的问题解决好,那烦心事就会少很多,基层矛盾纠纷自然也就少了。

(来源:云岭先锋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