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全省推广!马关这项机制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决胜“十四五” 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5-10-29 14:53:13  

开栏语

时光迈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文山的每一步前行,都连着国家发展的“大棋盘”,更系着百姓的“小日子”。值此,文山发布特别推出“决胜‘十四五’ 迈上新台阶”专题报道。聚焦文山立足资源禀赋、找准战略定位的生动实践,记录全州上下以“干”破题、以“实”见效的奋斗身影,展现文山奋勇争先、干在实处的鲜活故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奔赴下一个五年的美好和幸福。

10月29日,文山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马关县专场在文山州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十四五”以来,马关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以群众为主体的“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采用“1+N+1”的组建模式,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今年5月28日,全省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马关做法现场会在马关县举行,会议号召全省各地认真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马关做法,发扬基层首创精神,不断丰富基层群众自治的实现形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这一机制,在统筹村内资源、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上,发挥了怎样的核心作用?有哪些典型案例?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破“大包大揽”困局

马关县坚持“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原则,让群众在家园建设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如坡脚镇田蓬村,村共建理事会向镇上反映需求后,利用剩余材料和政府提供的一吨水泥建成花台,村民们更是自发购买树苗花苗,主动打造“五小工程”,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南捞乡小麻栗坡村委会在村级共建理事会带领下,村民积极参与道路建设及后续维护,改变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

群众自己动手


解“资金短缺”难题

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上,马关县通过“政府帮一点、村组出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凑一点”和“政府统购材料省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省一点、施工成本利润省一点、变废为宝省一点”的方式,整合资源,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坡脚镇田蓬村借助“土专家”和回引的专业人才,“土洋结合”治理污水,户均投入大幅降低;夹寒箐镇上布高村仅投入223万元就达到了1000万元的建设效果,污水治理户均节约成本8759元;篾厂乡瑶人寨村通过理事会多方筹集资金,成功建成文化广场。

污水治理施工


消“久拖不决”痛点

针对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马关县探索出“群众提议—理事会商议—村‘两委’审议—乡镇审批—共建小组落实”的闭环机制。大栗树乡乐作大寨村通过“小板凳夜访”收集群众意见,迅速推进健康步道建设和房屋风貌改造等项目;八寨镇辣吗子箐村的村级共建理事会则通过多次协商,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垃圾堆放点问题。

警民携手清洁乡村活动


激“内生动力”活力

马关县坚持“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激励理念,对积极性高、成效突出的村组给予物资和资金倾斜。马白镇龙树脚村 3个月清除乱搭乱建,成为美丽乡村典范;仁和镇通过“最美庭院”评选,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都龙镇都龙社区通过农业技术服务组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300余万元,还为村干部发放了集体经济收益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

产业路建设

(记者:唐雪娇  资料:马关县委宣传部)

(编辑:郭韦 美编:冯明兰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