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走进洒戛竜,回望历史
发布时间:2021-06-28 10:35:08 阅读 5045
盛夏时节,走进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德厚镇洒戛竜村,但见路边石榴花开得正旺,热烈盛开着,似火在流淌,那红红的颜色仿佛浸透了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
洒戛竜村地理位置重要,过去是云南通往越南、广西的必经之地。洒戛竜大院是个四合院,院内古柏苍劲,上百年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两根柱子上悬挂着“一片丹心为革命,誓将头颅报中华”的巨大对联,醒目震撼。院子原来是一座文庙,最初是传播儒家思想的文化圣地,1926年,李国栋在这里和当地群众一道开办了新式教育,这里成了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地方。1927年上半年,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部分共产党员到这里策划成立国民党左派文山总部。1927年12月,省委书记王德三到文山指示要在这里成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于是建立了中共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同时,还先后组建了洒戛竜劳动童子团、洒戛竜农民协会、小塘子游击队等。在党支部的领导下,1929年,发展壮大起来的小塘子游击队成功击毙了老寨大地主李增辉,摧毁了国民党在德厚一带的大地主营垒,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该地区的统治根基。小塘子游击队因此成为云南省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被写入《中共云南地方党史》。王德三在小塘子创作形成的《苗夷三字经》,是中国共产党从事民族宣传工作的一部经典之作。为了纪念那段光荣而又极为不寻常的历史,弘扬先辈革命精神,促进文山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州和文山市于2008年6月对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革命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开馆,分“八七星火”“风潮滚滚”“边塞枪声”“烈火熊熊”“党员生活”“民族团结”6个展厅,旧址内展览陈列着王德三等共产党人的多件珍贵革命文物。2009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命名为首家“云南省党史教育基地”。
1927年11月底,云南党组织收到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贯彻传达方案的文件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所有共产党人必须离开国民党、必须独立领导革命的紧急指示,王德三第一时间赶到文山,将正在文山县城策划成立国民党左派组织的共产党员安排进入洒戛竜、马塘、乐竜等地,接着指派在昆明工作的严英武进入洒戛竜。12月初,成立中共文山洒戛竜党支部,严英武任党支部书记,兼中共云南省委至蒙自、文山的信息交通员。洒戛竜党支部是云南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紧急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是云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洒戛竜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甩开国民党、实施独立领导革命的第一枚红色印章,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宣言和显著标志。
党支部成立以后,中共云南地下党陆续进入文山开展卓有成效的领导工作、组织工作、斗争工作。党员同志们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深入虎穴,转化“虎子”。最先进入洒戛竜工作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是李国栋,他以同学和老师的名义住在势力较大的一个地主家里。在他的策划、协调之下,全面开展工作,一住就是六年之久,居然没有一次泄密事件出在洒戛竜、出在李国栋身上,到1932年离开洒戛竜时,村里村外无一知晓李国栋是共产党员。洒戛竜党支部在前后两年多时间里,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这里铸就了许多个历史上的第一,一个小小的农村党支部,在血雨腥风的六年时间里铸就了领导有力、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的红色奇迹,为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组建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儿童团组织。1926年,为了云南革命的需要,中共广东方面在大沙头连续举办两期云南政治训练班。至下半年,一部分学员直接前往北伐一线,一部分学员立即返回云南。回到蒙自的杜涛将其在洒戛竜教书的李国栋同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杜涛的指导下,李国栋回到洒戛竜以教书的名义开展革命斗争活动,推动开办新式小学,在学生中成立云南省第一个革命劳动童子团“文山县洒戛竜劳动童子团”。劳动童子团成立以后,聘请在洒戛竜驻军的进步人士为童子团成员讲授政治课、军事课,组织学生上街没收洋货,动员女孩入学,动员女孩放下辫子、放开小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在青少年中营造浓烈的政治气氛、革命气氛。在李国栋的影响下,文山乐竜、马塘、小塘子以及蒙自的老寨、马关八寨、麻栗坡等地先后效仿洒戛竜模式开办学校,组织学生运动,灌输革命新思想。
组建文山地区第一个人民政权“洒戛竜农民协会”。1927年12月16日,中共云南临委编制《云南农民运动计划》,将当时的开化地区作为农民运动的重点,包括文山、马关、西畴、富州(今富宁)、丘北。省临委从六个方面分析开化地区开展农民运动的明显优势和可以采取或避免的斗争的方法方式:开化毗连蒙自、广西,为云南军事要冲;开化农民受军阀地主压迫最深,农民要求解放迫切;广西平马一带已为农民革命军据有,如开化农民起来可以联络一气;先从文山、马关入手,以贫农为中心;开化的农运一开始就是剧烈的斗争,一开始就要扑灭土豪劣绅军阀的武装,夺取乡村政权,然后发展组织;采取在反抗苛捐的口号下组织群众暴动,绝不可采取单纯的或阴谋的军事行动。云南地下党在省临委的指导下,围绕洒戛竜中心开展开化地区的农民运动。
创建中共洒戛竜党支部,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因在云南、在文山发起土地革命的迫切需要。党支部成立不久,就成立了人民政权“文山县洒戛竜农民协会”,组建了人民武装“文山县小塘子游击队”。中国共产党以洒戛竜为中心,在文山地区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是文山市革命老区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山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当年革命先辈们顽强的奋斗,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敢于斗争,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人民实现从被压迫被剥削到站起来。革命先辈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英烈精神,学习革命先辈初心不改、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的革命斗争精神;艰苦奋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开启新征程。
(韦世平)
(编辑:刘梅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