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地区的解放斗争(一)
发布时间:2021-08-09 10:36:06 阅读 13687
“阿猛会议”会址
解放战争时期,文山地区是云南开展革命活动最早、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周 楠
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云南省工委陆续派党员到滇东南各县从事革命活动,于1947年7月,建立了由岳世华任书记的中共开广地区工作委员会。
岳世华
1948年6月,朱家璧等率领路南圭山、弥勒西山起义后组建的“一支人民的军队”进入滇东南,先后攻丘北、克广南、战里达,揭开了滇东南武装斗争的序幕。7月1日,部队在富宁县里达镇正式宣布公开“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1纵队”番号,并按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指示南下越南河阳与桂滇边部队会师整训。10月,中共桂滇边工委前委(简称“前委”)率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1纵队(简称“自救军”)回师滇东南,点燃了滇东南地区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于11月9日取得首战广南县拉沟塘、12月2日二战砚山县兔董、12月15日三战西畴县芹菜塘三次战斗的胜利,被称为滇东南“三战三捷”。此后,滇东南地区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郑伯克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战斗在桂滇黔边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1纵队和桂滇边部队,广西左右江地区、靖镇(靖西、那坡)区,贵州黔西南和滇东南弥泸(弥勒、泸西一带)、罗盘(罗平、师宗、贵州盘县一带)、开广(文山)地区的游击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简称“边纵”)。司令员为庄田,政委周楠,副司令员朱家璧。此后,文山地区武装力量陆续整编,到4月止,滇东南地区已有边纵主力第1团、第7团以及滇东南7个护乡团。6月1日,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在西畴成立,宋启华任专员。到6月底,全区(含河口)已建立了县级党的工委、县委7个和1个广富田联委,8个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滇东南地区活动的部队除边纵支队外,还有滇东南指挥部所辖的边纵第8、9、10、11共4个团,以及滇东南4个护乡团,建成了巩固的滇东南根据地。
林李明
1949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长江以南党的领导机构的指示》精神,中共桂滇边工委、中共云南省工委相继在丘北县天星乡弥勒湾和砚山县阿猛镇、者腊乡等地召开中共桂滇边工委、中共云南省工委合并扩大会议,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林李明为书记,周楠、郑伯克为副书记。由于会议的重要决议在砚山县阿猛镇形成,所以此次会议又被称为“阿猛会议”。
根据会议决议,桂滇边纵队和云南省工委领导的武装部队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简称“边纵”),下辖12个支队和两个独立团。边纵司令员庄田、政委林李明、副司令员朱家璧、副政委郑伯克、参谋长黄景文、政治部主任张子斋。活动于滇东南地区的武装整编为第1支队、第4支队。第1支队司令员林杰,政委梁家,下辖15团、16团、17团;第4支队司令员廖华,政委饶华,下辖31团、32团、33团、35团、37团和3个独立营。自此,滇东南(文山)根据地在边区党委、边纵司令部及滇东南地委、第4支队司令部的领导指挥下,在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活动于滇东南地区的边纵第1支队主力和第4支队各部,主动出击,机动灵活,相互配合,不怕艰苦,英勇作战,为巩固根据地开展了艰苦的反“围剿”斗争,取得了重大战果。到1949年12月,8座县城已解放7座,建立了中共滇东南地方委员会、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和8个县(工)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国民党在文山地区统治的中心——文山县城,已成了一座“孤岛”。1950年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38军114师、151师及边纵第1支队16团、第4支队31团兵临文山城,国民党专员罗廷标及其反动武装缴械投降,7日解放文山县城,实现文山全境解放。
自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挥师滇东南到文山全境解放,两年间,我军先后与国民党26军93师、161师、193师以及云南保安司令部所属部队作战近70次,牵制了敌正规军一个整师的兵力,消灭敌人3000余名。有900多名英雄儿女为了文山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为开辟云南最早、最为巩固的滇东南根据地和云南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郭氏兄弟布凹结盟反蒋
1948年6月22日,朱家璧等率部队进入广南县,广南县地下党掌握的武装举行起义,配合部队攻取了广南县城,在滇东南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8月9日至13日,丘北县郭鸿业、广南县何配贤等在丘北县的布凹村召开丘、砚、广边区联谊会,结盟反蒋。
郭氏兄弟郭鸿业、郭勤业、郭纯系丘北县温浏乡一带颇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层人士,朱家璧率部队经过丘北时,曾亲自对郭氏兄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参加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决定靠拢共产党,组织武装,支持革命斗争。郭鸿业、郭勤业和党的地下工作者王灿、刘诚、郭纯、李耕溢等决定联络各地反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随后,郭鸿业以经商为名,到丘北、砚山、广南三县交界地带,利用亲戚朋友、生意伙伴等各种关系进行串联,先后与广南县的何配贤、王肇基、杨耀华、邓鑫尧等上层人士商议,共同组织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统治。由于丘、砚、广边区一带的上层人士,大多数与共产党有过联系或是支持过共产党,广南县、砚山县的一些乡保长与广南县地下党员孙太甲是结拜兄弟,郭鸿业的提议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最后商定8月9日至13日,在丘、砚、广3地中心地区布凹村举行丘、砚、广边区联谊会,共商反蒋事宜。
丘北县郭鸿业、郭盛业、祁光华、常志高、何廷润等,砚山县左兴宗、杨达夫、龙潜等,广南县何配贤、邓鑫尧、赵信诚、周家华等,在三县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张崇文、刘永富、杨敏,地下工作者王灿、刘诚、郭纯、何立、李民、李耕溢、王廷基、陈国彦、熊大章等4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参会人员带去的武装约200人。参会党员成立了党小组,由郭鸿业、何配贤、常志高、张崇文、王灿主持会议。会议根据杨敏提出的意见,同意队伍接受共产党领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议决定择机举行武装起义,分别由何配贤组织砚广武装夺取砚山县城,郭鸿业组织丘北武装夺取丘北县城。推举郭鸿业为丘、砚、广边区人民武装总指挥,何配贤为副指挥,并派人与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联系。
会议结束时,由郭鸿业主持仪式,全体人员到东山顶歃血盟誓,共同反蒋。根据会议决定,8月下旬,各路武装600多人陆续汇集到布凹村,决定8月28日攻打砚山县城,由何配贤任指挥。因大雨不断,人民武装没能按时到达,敌人有了准备,加上人民武装缺乏经验,组织不够严密,指挥失误,守敌固守顽抗,激战一天一夜,未能攻下砚山县城,被迫于30日下午撤出战斗。
人民武装攻打砚山县城失利,敌已获知布凹会议情况。因此,国民党26军93师派279团第3营开赴丘北,准备进剿郭家寨人民武装。郭鸿业、郭勤业一面集中本地人民武装,一面派人到各地通知有联系的武装前来配合。
9月17日上午11时许,279团第3营向郭家寨开进,在石缸丫口山脚遭到人民武装伏击,郭家寨战斗打响。从9月17日到23日,双方对峙7天7夜,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人员过度疲劳、弹药消耗过大,加之总指挥郭鸿业负伤,人民武装于24日凌晨全部撤出战斗。郭家寨战斗共击毙敌人38人,伤敌数十人,缴获步枪6支;人民武装牺牲1人,负伤2人。
(文官政)
(编辑:熊明刚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