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老党员的初心故事】92岁老党员周琼华: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我
发布时间:2021-06-22 16:58:34
已经92岁高龄的她,
有时记不住儿女名字,
有时忘记很多往事,
却能一字不差地唱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社会主义好》……
这位老人名叫周琼华,是文山州幼儿园的退休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回首往昔,周琼华感慨自己见证了两个时代,心中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两次选择彰显党性修养
2021年6月17日中午,在文山市普阳路延长线河畔润园小区的周琼华老人家中,阳光满室。记者走进去时,老人正在梳头。“我妈知道你们要来,老早就开始收拾了。”老人的儿子杨兴笑道。
眼前的周琼华,中等个头,满头华发。杨兴坐在母亲身边,陪老人讲述尘封多年的往事。“我母亲老家是文山市平坝镇的,她生于1929年,1954年参加工作,当时在云南省委幼儿园当老师。我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我父亲的影响下,母亲1956年入党。1957年,支援家乡建设的时候母亲回到文山。”杨兴说,当时他母亲有两个选择:一是跟他父亲去大理,另一个是回文山。去大理,条件相对来说好一些;回文山老家,方便赡养老人,但条件会差一些。“当时我母亲是主动申请回文山的,她说她是一名党员,要回来建设家乡。”
回到文山之后的周琼华也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当幼儿园老师,二是到百货公司当售货员。五十年代,售货员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但周琼华深知,家乡属于偏远边境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幼儿园教书育人。提起幼儿园,周琼华老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以前条件差,大家忙抓建设,娃娃都是星期一送进去,星期五家长才来接。”周琼华老人说,为了让家长安心建设祖国,幼儿园老师都是既当爹又当妈。“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就要把他们照顾好,让家长放心、安心。”
除了教书育人,下乡也是家常便饭。如今,周琼华家中还保留着一根去广南县珠琳镇下乡时百姓送给她的竹拐杖。“当时下乡只有我一个是女的,老百姓担心我走不惯山路,从路边就砍了一根竹子削给我当拐杖。”周琼华老人说,经历了旧时的苦难,她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昆明到文山,从文山到每一个县,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周琼华走过了漫长岁月,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步发展历程。她说党和组织对她的培养与爱护很多,只要党有召唤,哪里需要她就会去哪里;只要群众有困难,她就竭尽所能、倾尽所有相助。

忘了很多事 忘不了红色歌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周琼华的党龄也达到65年。
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是周琼华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晚年生活质量很高:生活规律,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早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让自己的卧室洒满阳光;喜欢看新闻,每天到点一定守在电视机旁;天气好的时候,周琼华会穿戴整齐,和儿媳妇一起去散步、晒晒太阳……
“我母亲年纪大了,有时候会说了上句忘了下句,但是你拿出她的那些老照片、奖章,她能给你讲半天。我爸也是党员,我们受两位老人的影响,一家三代都是党员。”杨兴告诉记者,老人有一件事一直让他们挺感慨的——她忘了很多事情,但能一字不差地唱好几首红色歌曲,特别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好》这两首歌。杨兴边说边起头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周琼华听见儿子的歌声,便跟着节拍,跟着杨兴完整地把一整首红色歌曲唱下来。
在杨兴看来,唱红色歌曲是周琼华老人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仪式。“小时候日子艰辛,母亲领着我两兄弟,现在日子好了,换我们照顾她,每天陪她唱上几首红歌,锻炼锻炼大脑,也让她有个好心情。”杨兴说。
当记者向周琼华老人提出请她唱一首红歌时,老人从沙发上站起来,身子挺直,连连点头笑着说“好”。随后双手打着节拍,唱了首《社会主义好》。老人唱歌的速度很慢,声音有些沙哑,有时候一口气唱不完一个句子,也会在停顿之后继续唱完整。
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的共产党员都应有的选择。周琼华经常跟家人念叨,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她的命运。时代变了,周琼华的初心和对党的信念却一直没变。“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经历过苦日子,现在的生活太幸福啦,祝愿我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中国共产党越走越辉煌!”
(记者:骆丽 李霄文)
(编辑:侯佑琴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