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清廉故事天天讲 | 平易近人
发布时间:2025-05-27 09:56:27
成语,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瑰宝,寥寥数字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动人的故事。即日起,“清廉故事天天讲”栏目正式上线!每日为您讲述一则与清廉相关的成语小故事,在简短的文字中,带您穿越时空,感受古人坚守正道、拒腐防变的精神力量。快来一同开启这场清廉文化之旅吧!
今天学习“平易近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西周时期,因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周公姬旦受封鲁国,太公姜尚受封齐国。后因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周公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
伯禽到鲁国三年后,才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周公很不满意,向他说:“为什么这么迟才来汇报?”伯禽答道:“改变那里的习俗,革新那里的礼法三年后才看到效果,所以来晚了。”
在此以前,姜尚受封齐国后,仅过了五个月就来向周公汇报政务。当时,周公感到惊奇,便问他说:“你怎么这样快就报告情况?”姜尚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后来周公听了伯禽过三年后才来作的汇报,不由叹息道:“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到了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这句话时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如今,平易近人多指人的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这不仅是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也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党员领导干部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赢得更多的拥护和支持。
(来源:摘自《成语里的廉洁故事》)
(编辑:周秋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