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清廉故事天天讲 | 晏婴一裘
发布时间:2025-06-09 09:53:06
成语,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瑰宝,寥寥数字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动人的故事。即日起,“清廉故事天天讲”栏目正式上线!每日为您讲述一则与清廉相关的成语小故事,在简短的文字中,带您穿越时空,感受古人坚守正道、拒腐防变的精神力量。快来一同开启这场清廉文化之旅吧!
今天学习“晏婴一裘”。
《礼记·檀弓下》:“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名相,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晏婴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常常是粗茶淡饭,一件裘袍穿了三十多年,已经很破了仍舍不得扔掉。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齐景公知道了这件事,便打算把物产丰厚的都昌封赠给晏婴。晏婴坚辞不受,说:“我一直把俭朴作为自己的老师,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奢侈、纵欲。如果我接受了您的赐封,岂不是把老师丢掉了吗?”
晏婴家的住房条件不好,齐景公打算赐给他一座新房,晏婴又谢绝了,说:“我先辈能住的房子,如果我不能住下去,那就太奢侈了。身处闹市能随时体察民情,再说,造新房子既麻烦又浪费钱财,就免了吧。”后来,晏婴出使晋国,齐景公趁机给他换了新房子。晏婴回到齐国后,说服了家人,并向齐景公表示了谢意,把家又搬回到低矮、潮湿、喧闹的旧房子去了。
晏婴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廉相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爱国廉洁之魂也激励着后世之人,行务实求真之事,铸清正廉洁之魂。
(来源:摘自《成语里的廉洁故事》)
(编辑:董飞 美编:冯明兰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