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144小时过境免签,乐在文山!

发布时间:2024-07-18 18:54:12  

7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在河南郑州航空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为河南省行政区域;将云南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由昆明市扩大至昆明、丽江、玉溪、普洱、楚雄、大理、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等9个市(州)行政区域。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等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

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停留范围的扩大

云南这个旅游目的地

势必会成为外国朋友

“Travel”的不二之选

在此期间

怎能错过文山的诗意和浪漫

小编特意准备了5份旅游攻略

来到文山的第二天

必定要体验多彩的民族文化

快跟随小编一起来感受

文山“city”的风土人情


越抹越黑越幸福的花脸节

花脸节是丘北县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定于每年7月18日举办

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

从而驱魔除害而由来

彝族“花脸节”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丘北旅游业的发展

“花脸节”被挖掘成旅游节日

1998年首次推出后

深受中外游客欢迎

并发展成为狂欢节

节日期间你的脸被别人抹得越黑

吉祥和幸福就越会降临你的身上


撒欢“玩火”的火把节

夜晚

彝家的火把在夜色中慢慢升起

伴随着篝火越燃越大

现场的宾客不论男女老少

都能围着篝火跳起舞来

随着一曲《七月的火把节》

越跳越嗨

这场篝火晚会就是火把节的灵魂

吃长街宴、花米饭、看斗牛

跳炫子、篝火晚会、歌舞表演……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以火为名,众人狂欢

一起来体验玩“火”的激情与刺激吧


一山踩千年的花山节

苗族踩花山

百年踩一山,一山踩千年

花山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蕴含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底蕴

花山节活动有爬花杆、拳击比赛

花山杯歌手大赛、民族服饰大赛

群星文艺汇演等精彩节目

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

呈上了一道道民族风味的文化大餐


载歌载舞的“三月三”

“三月三”节

又叫祭竜(“竜”是森林的意思

也是壮族心中的神灵)节

是壮族人民祭祀祖先

歌唱美好生活的节日

是壮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蕴含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

壮族同胞要过“三月三”上巳祭竜节

节日期间

方圆数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

都会穿上节日盛装

在“竜”林附近进行对歌

并借机对歌谈情说爱

寻求终身伴侣

听着坡芽情歌

跳着竹竿舞

吃着花米饭

喝着米酒

……

现在的“三月三”

已成为民族团结交融的舞台

当篝火燃起来,音乐响起来

大家热情地牵着手

围成圈尽情地“跳文山”

一片欢歌笑语


苗族同胞的盛大狂欢“闹兜阳”

“兜阳”苗语意为

“能指引人们走向光明”

是苗族同胞为纪念先人“兜阳”

而设立的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纪念活动

苗族同胞换上精美的节日盛装

在寨门吹奏芦笙,敬酒迎客

载歌载舞欢迎“兜阳客”

活动中要推举

与“兜阳”一样的好人能人

“闹兜阳”是苗族同胞的重要传统节日

它广泛流传于以苗族聚居的村寨

以小坝子镇老懂寨村最为集中体现

老懂寨村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底蕴丰厚

是研究苗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当地民间文学、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传统习俗等沿袭至今

已超过200年

同时也是保存“闹兜阳”

文化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2017年,老懂寨村的民俗“闹兜阳”

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2019年老懂寨村上榜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喜庆迎丰收的尝新节

尝新当季五谷,品味农作辛苦

为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9月,盛装打扮的壮族群众和

各地的游客相聚一堂

尝壮家新米,体验民族风情

观看民俗表演,载歌载舞

共享丰收的喜悦和快乐

“尝新节”又称艮糇谋

吃青节、吃新节等

指壮族在稻谷即将成熟期间

到田间割下稻穗(主要为大糯)

做成新米或“糇谋”

用于祭祀神灵、招待亲友

庆贺丰收的节庆活动

当古老的非遗

遇到远道而来的你

请坐下来

听一听富宁情歌

看一看乐西土戏

跳一跳纸马舞

赏一赏“弄娅歪”

还有更多歌舞等着你


镌刻“爱情密码”的坡芽情歌

坡芽情歌,又名坡芽歌书

是富宁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坡芽情歌由绘制在土布上的

81个图画符号组成

每一个图画符号代表一首情歌

整个歌集以男女恋情为主线

委婉曲折地反映了一对青年男女

从相识、相知、相恋

到相约白头偕老的动人故事

2011年5月23日

坡芽情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戏剧“活化石”的乐西土戏

文山乐西土戏

是云南壮剧的分支剧种

自称“戏布傣”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乐西土戏保存和流传的

传统剧目有50多个

取材相当广泛

经过布傣艺人的不断加工和丰富

具有了文山壮族的特点、风格及民族特色

2008年,由文山乐西土戏

广南沙戏和富宁土戏组成的云南壮剧项目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被誉为云南戏剧的“活化石”


流传千年的壮族纸马舞

壮族纸马舞节奏性很强

热烈粗犷,原始古朴

整个舞蹈有嬉戏、行走、打架

打滚、踢脚、刨地、奔跑

跳跃、嘶鸣等成套动作

壮族纸马舞具有很高的

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反映出壮族人民的生产

生活发展过程

也充分反映了壮族的稻作文化

是集舞蹈、音乐、服饰等

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具有独特的壮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


歌舞杂耍汇演的“弄娅歪”

“弄娅歪”是流传于广南、西畴

马关、丘北等县壮族侬支系的

一种民间传统舞蹈

“弄娅歪”是壮语跳牛王舞

以舞“娅歪”为中心

是在传统武术、杂耍、说唱等

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

形成的综合性舞蹈

表演中有锣、鼓、镲的伴奏

是地方音乐歌舞

武术杂耍的大展演

承载着既传统又复合的民俗事象

和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2009年8月

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热闹非凡的民族节日

好客文山等你一起嗨


(记者:董飞 唐雪娇 整理 综合自“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文山发布网、文山市融媒体中心、马关县委宣传部、丘北县融媒体中心、砚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董飞 唐雪娇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