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用画作致敬“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18-09-08 13:13:32   来源:文山新闻网   

文网讯  麻栗坡“9·0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一场可歌可泣的抢险救灾战役在麻栗坡县猛硐打响。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公安干警及官兵、干部群众、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在抢险救灾中,纷纷投身战场,和受灾群众奋战在一起,无私无畏,众志成城。他们,果断决策靠前指挥;他们,身先士卒奋战一线;他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他们凝聚成了抢险救灾的伟大力量,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抗洪救灾壮歌。

灾害发生后,微信朋友圈都在关注猛硐抢险救灾的相关情况、图片,而其中一幅《生命之绳》的水彩画也在朋友圈转发,引起大家关注:这幅水彩画出自什么地方,是谁画的?画作的原型是什么?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这幅画的作者刘祥,听他讲述了画这幅《生命之绳》的背后故事。


听闻麻栗坡发生“9·0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马关人刘祥的心就被紧紧揪了起来,因为母亲是猛硐人,家里还有舅舅等一些亲戚生活在猛硐。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亲戚确认安全后,刘祥的心稍微放了下来,但猛硐灾情一直是他这几天关注的焦点。通过朋友圈看到抢险救灾的一些信息、图片后,刘祥被深深震撼了:作为文山人,看到危难时刻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身影,他觉得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力量,深刻感受到这样一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这样一种力量就是中国力量!

怎样传承、发扬这种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刘祥开始了认真思考。作为在马关县一小任教10多年的一名美术教师,平时酷爱水彩画的刘祥想到了手中的画笔,他开始构思要创作一幅以猛硐受灾为原型的大图。“特别是看到驻地官兵、派出所民警、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冒着大雨、趟着水赶到了敬老院将老人们转移至安全地方的一些图片,我深受触动,决定以此为原型,先画一幅小稿。”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刘祥开始画第一幅小稿,画面上呈现的是几名救援人员穿着雨衣在泥水中拉着绳索,其中一名救援人员身上背着一位老人,大家齐心协力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方。“我将这幅画取名《生命之绳》也是出于画面上那条救援人员拉着的绳索,寓意这条绳就是生命之绳,更是体现救援人员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刘祥说,画这幅水彩画的初衷,就是想通过画来展现一线救援人员抢险救灾的伟大精神。


这幅水彩画画好后,刘祥把它拍成照片发在朋友圈,没想到被朋友们纷纷转发,甚至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画作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都能记住这些形象,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传承、发扬这种精神。”刘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虽然不能到现场,但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他也深深被一线救援人员那种可歌可泣的精神感动,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了他的创作,目前他正在完成第二幅小稿,待小稿完成差不多,他近期将以猛硐此次灾害发生后的场景开始创作大图。

记者看到,刘祥画的第二幅小稿《英雄在身边》也是救人的画面,以一名官兵不顾路途湿滑,背着老人翻山越领走出灾区为原型创作。透过这两幅水彩画,可以感受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抢险救灾精神,这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绽放出了耀眼的光彩。


岁月静好,只因他们负重前行,致敬“抢险救灾”精神,致敬“中国精神”,致敬“中国力量”!刘祥说,待他创作的画完成后,如果有关部门需要,可以赠送,让这些画作能更好地宣传中国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生命之绳》等这些画作,让大家看到一长串令人敬仰的名字——军人、武警、干部、群众,看到战天斗地的壮歌,感受到用大爱写就的人间真情……让这些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能激荡我们的心魂,鼓动我们奋斗的豪情。

(记者 李云淑)

(编辑:刘梅)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