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抢险救灾的“拼命三郎”
发布时间:2018-10-23 08:55:53 来源:文山新闻网
——记麻栗坡县猛硐乡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李正新
8天,32小时,这是他总的睡觉时间;8天,160小时,这是他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时间。8天,是他“拼命”的缩影,一同救灾的同志都称他为“拼命三郎”。他——就是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李正新。
“快,快,撤离……”
9月2日凌晨,李正新刚睡下没多久,就被雨声惊醒,他起床看了看表:凌晨2点。窗外,一束束闪电划破黑夜,一声声闷雷滚过云头,雨注如瓢泼一般击打着玻璃窗,发出吱吱的响声。
“哎……”李正新若有所思。“怎么了?”妻子也被雨声惊醒了。李正新问:“你还记得去年7月不?”“你呀,又睡不着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不让人省心,那么多学校,你要是不放心,不如打个电话问问?”李正新看看还在有闪电,拿起的电话放了回去。突然,他听到阵阵响声,感觉不似闷雷,心头一怔,拨出了第一个电话。“春跃,马上起床,一家一家去敲门,大声呐喊,接力传递,全部人员撤到中学内。”“启峰,……”“志福,……”李正新打完3个紧急电话后,迅速穿好雨衣就要出门,刚到门口,他回过头来对妻子说:“你也下去帮忙。”
猛硐中学运动场边上的教师周转房靠近猛硐河,暴雨连续下了一个多小时后山洪突然暴发,随即发生了泥石流,运动场边上的围墙已倒塌,响声正是从这边发出去的。这时的猛硐中学运动场已是一片汪洋,稀泥和洪水还在源源不断涌入。“快,快,撤离……”赶到猛硐中学运动场的李正新组织大家有序撤离,住在教师周转房的副校长张春跃快速跑上运动场边上的天桥,砸开过道门。“大家从天桥上走……”李正新的喊声一次次湮没在雨声里。
凌晨4点,学校的人员全部安全转移安置妥当。突然,电断了,李正新拿出手机正准备拨打乡内其他小学校长的电话,还没有拨出去,信号没了。李正新心里感到有些无助,但他知道,他是总支书记、校长,是大家的主心骨,坚决不能表现出一丝不安和怯意。安置好相关人员后,李正新带着副校长张春跃又回到运动场边上查看灾情,并做好让其他地点教师再次撤离的准备。
这一夜,无眠。
“没事,我命大”
9月2日早上7点,大雨。李正新集中了在猛硐街上的全体教师,要求大家待命,自己和党员教师王金富、猛硐扣林幼儿园保教保育员周志佳前往猛硐扣林幼儿园查看灾情,安排学校党总支组织委员、教务主任吴志福带领中学班子前往中学运动场查看灾情。
7点20,大雨转成中雨。李正新查看完灾情回到中学。经查实,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房后的泥石流、杂物等封堵至一楼,地基下沉;运动场与猛硐边防派出所连接处围墙被冲垮,泥石流灌入运动场;食堂窗户被泥石流冲坏损毁,造成食堂设备及购买的学生食品被冲走,所有设备经排查90%无法使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围墙被冲垮,洪水淹没至一楼,所有设备均已无法使用;扣林幼儿园教学楼后山发生山体垮塌,垮塌土方约80立方米,无人员伤亡。
7点30,雨一直下。“同志们,山洪和泥石流已经把猛硐街沿河一带冲毁和淹没,河道堵塞,我们学校无人员伤亡,现在断水断电,电话信号也没有,我们要协助大家开展自救……”简单交待了几句后,李正新带领在校的全体男教师20余人前往猛硐桥开展清淤工作。此时,麻栗坡县委、县政府众多领导已赶到灾区,按照县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李正新组织16名男教师参加失联人员搜救工作,他将参加人员分成四个小组,每组4人,自己带一组从沿河向上进行搜寻。此时,河道内洪水虽然已消退大半,但河两岸方圆一百米到处是上游山体垮塌后冲下来的杉木、淤泥等混合沉积物,处处泥沼,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危及生命,河两岸还不时有塌方的危险。走到一处危险地带,其他三位教师犹豫不前,李正新说:“我先上去探路,没有危险你们再上”。说完径直朝前而去。4个人走一步探一步,半个小时才走出去800多米。行至猛硐街新建茶厂的尽头时,李正新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陷进泥沼中,同行的三位老师奋力将他救起。经检查,他腿部受轻伤。三人扶他到河道边上洗了洗,他回了回神,笑着说:“没事,我命大。走,看看还有没有可能生还的人。”就这样,他们继续上路,直到中午才回到学校。中午,吃了一盒方便面后,李正新又组织教师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
“好,马上落实……”
“正新,猛硐中学和民族小学作为后勤保障点,你协调安排好”。电话那头,领导下了命令。“好,马上落实,请领导放心。”接到通知后,李正新立即协调了扣林幼儿园、中学、民族小学30余名女教师投入到后勤保障中。就这样,中学和民族小学成了部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点和后勤保障基地,省、州、县政府工作组到灾区进驻后的工作全部在两所学校内进行。综合协调工作成了李正新的头等大事,如何保障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活、住宿等问题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9月2日中午,首批救灾物资到达,原本为扣林幼儿园、民族小学等配送的大米、蔬菜、食用油等学生食品同时抵达。征得县教育局领导批准后,李正新毅然将全部食品拿出来作为救灾物资。3日下午,灾区群众和救灾人员在灾后第一次吃上了香喷喷的饭菜。等到群众和救灾人群就餐散去,他却在食堂的角落吃上了方便面。
进入灾区的救援力量越来越多,街面上能住的地方有限,中学和民族小学成了主要住宿场所。李正新安排相关教师引导救援人员入住,两所学校共协调出1000余个床位和32床被子。
这天,李正新回到中学自己的宿舍时,已是凌晨3点。妻子白天在后勤组帮忙,此时早已熟睡。为了不影响妻子,他在外间沙发上坐了下来,想着事情应该是办得差不多了。可是,刚刚才睡下,电话又响了。“正新,你过来办公室,我交待一下明天早上的工作”。“好,马上到。”
领导走了,李正新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陷入沉思。“灾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党员,不管党组织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都要坚决执行,不能给灾区人民添麻烦,不能让救援人员无处栖身……”一觉醒来,已是早上6点,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着,他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去。
9月9日,灾区救援工作转入恢复重建。学生就要复学了,如何组织一个有意义的升旗仪式?如何过好这个教师节?如何保证全乡所有学校正常运转……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回到办公室的李正新擦了擦胸前粘满泥的党徽,又投入到了开学准备工作中……
(龙正勇)
(编辑 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