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县规范农村操办婚丧事宜得民心
发布时间:2018-10-27 10:57:29 来源:文山新闻网砚山县
文网讯 云南省纪委监委《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下发以来,砚山县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破除陈规、移风易俗取得了良好成效,推进农村节俭文明办客,树立了良好乡村新风,增加农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把自己的门面用来做办公室,我很乐意带头执社区公约”
“把当街的门面用来做办公室是一件小事,执行社区的公约才是大事。虽然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但是我不怕,也不会埋怨,我乐意做这件事。”大稼依社区执行委员会主任彭兴洪告诉记者,如今社区执行委员会这间办公设备齐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原来是他家对外租赁的房子。
“丧事办理要从简,只办两餐……”具有稼依浓厚本地方言的宣传声从一辆城镇巡逻车上传来。为了方便群众理解,彭兴洪将管理公约进行了本地方言版录音,在街道上循环宣传。
公约规定丧事只可以办2餐的规定通过后,正好遇到彭兴洪的表兄弟去世。他知道后,上门吊唁并提醒遵守公约。家里对此不理解也不支持,表弟媳妇说:“拿自己家人开刀,不近人情,你也不怕别人家说我们家小气。”劝说无效,家人执意要办三餐。
上祭当晚,亲戚朋友全在吃饭,彭兴洪开着宣传巡逻车在表弟家门口不停播放管理公约。参与吃饭的亲戚朋友开始七嘴八舌议论开来,在他的“轮番轰炸”下,表弟羞愧的按照规定执行了两餐的公约。
“公约在执行中困难肯定有,但是群众越来越支持,自觉来报备登记,有疑问主动来咨询,我们有信心把工作干好。”大稼依社区执行委员会的人员表示。据了解,今年以来,大稼依社区执行委员会已收回16户请帖1000多张,劝退准备发请帖的58户。
“我是党员,我就应该带头执行”
平远镇大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小灿家建成了新房,按照风俗,要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坐,办还是不办,让高小灿感觉有些为难。
“说实话,执行规定是有困难的,主要是老人不同意,觉得丢不起脸面,认为又不是请不起,以前去别人家吃饭,现在自家却不办客,对不起亲戚,显得小气。”高小灿对老人的想法也理解,觉得很为难。
“社区里,基本上都是亲戚,算下来,要办150多桌,这在以前是很正常的事情。”高小灿说起社区里的风俗习惯,很是感慨。以前办客讲排场,相互攀比,你家杀猪,我家宰牛,耗时耗财。
“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社区书记,如果我不带头执行,怎么服众,怎么推进移风易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高小灿选择了执行社区公约,不办乔迁宴。他说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要先做到,才配得上党员这个称呼,是党员就要做表率。党员在执行公约上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得以显现。
稼依镇大稼依社区居民刘珍准备给儿子的二孩办周岁客,此时社区管理公约关于不办二孩周岁规定正好刚刚实施,“请帖写好准备发了,执行委员会来家里劝说。我一开始觉得我随了那么多礼,收不回来,觉得亏也有点不甘心,又担心亲戚朋友说我小气,后来,我想通了,我作为一名党员,从我开刀就从我开刀吧,我应该做表率,带头执行。”说起这个过程,刘珍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最后选择不办周岁宴,做了表率,她又有点自豪。
“移风易俗政策好,省钱省事又省心”
“要是在以前,上山要看日子,多的要一个月,少的也要一个星期,我家这次两天就上山了。还有花灯,我家有9个祭头,按以前的风俗习惯,要有9支花灯,我家这次就只请来2支……”平远镇大兴社区李家富给记者说着社区公约对自己的改变,他的老伴几日前刚去世。
“移风易俗的政策好,主人省时省心也省钱。”李家富虽不善言谈,但是对于婚丧喜庆事宜提倡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他是满心赞成的。
不一样的管理公约,一样的提倡文明新风。红白事新风尚也一样在影响、渗透着其他村社的居民。
“我要感谢你们……”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她叫李琼仙,前个月老伴去世,她没让儿女和后家请花灯,是大稼依社区不请花灯的第一家。
“我家老伴去世那天,执行委员会的人就到我家,劝说不要花灯,我一开始觉得对不住老伴,别人都是热热闹闹的,他却冷冷清清的。”说起这件事,李琼仙觉得没能让老伴风光下葬,开始是有些愧疚的。“他们开导我说要厚养薄葬,重要的是活着时候享福,让我不要有负担。”
“如果让来花灯,我家要有4支,每支三到五千,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她很感激居民管理公约的实施,不仅省了女儿等亲戚的钱,同时也减轻自己今后参加红白事的经济压力。”李琼仙很开明,放下了思想包袱。
如今,砚山县正深入开展规范婚丧事宜宣传教化,并逐步规范组织、制度建设,“喜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持家、文明理事”的文明乡风理念正慢慢浸入老百姓内心。
(特约记者:李兴伟 尚卫飞)
(编辑: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