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把镜头对准他们,近些,再近些!
发布时间:2018-11-08 23:02:30 来源:文山新闻网
——扫雷战士英雄事迹采访感受
10月29日那天刚好是周六,文山城一直在下冷雨,上午11点多,突然领导打来电话,让马上赶到开远59医院采访。因为通知来得太突然,猛硐的群众2点多就会到医院!"我们慌了,在大街上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就向开远飞奔。
那辆出租车又旧又破,司机说明年就要报废了。一跑起来,到处都在响。因为赶时间,司机也是一直加速,一路上大雨瓢泼,出租车就像风雨里飘摇的小船。我坐在车上,又心急,又害怕。
2点20,我们终于来到了59医院,听说因为雨太大,司机不敢开快,猛硐的群众还在路上,我们舒了口气。就趁着这个时间对战士杜富国的父亲进行了采访。
这个父亲,是一个农民,儿子被炸成重伤,但他自从来到医院,就没有任何一句埋怨的话,只是看到儿子的样子后,默默地蹲在地上哭了半个小时。对杜富国的父亲我前后采访了两次,他说的话里,我印象深刻的有几句,一句是"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还有一句就是"既然来到部队,就是党的人,军队的人,他们肩上扛着使命,哪怕牺牲都要完成!""作为一个男儿,就应该为国家尽力,不然你不上我不上,国家谁来保护?"
为了写一个内容详实、形象丰满的人物通讯,我采访了他身边很多的人,领导、战友、驻地群众、家属……慢慢的,杜富国的形象在采访中渐渐生动立体起来,这个来自贵州农村的小伙,淳朴、善良、刻苦、勤奋,主动报名参加边境扫雷,刻苦训练后成为扫雷精英。在排雷时,他对战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离我远点!后退!"因为每一次扫雷作业他都抢着亲自排雷。在他受伤的那天,他也是这样对战友说的。
在扫雷部队采访的几天,我才发现,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这样,整个扫雷队,从最开始的队长、教导员起,都习惯性的有一种"你退后,让我上!"的精神,一般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在危险面前,为什么还要争着上?但在扫雷官兵这里,他们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了。
在开远59医院采访时,扫雷四队的分队长在聊天时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一旦你踏进这个雷区,带着一帮战士出生入死,所有的其他想法都会被推翻,脑子里想的只是怎么样更规范、更仔细地把雷全部排干净,然后再把这帮孩子全手全脚地交到他们父母亲人手里。其他的,没有多想。"他说,在扫雷队,很多人是凭着一股情怀在做事,他们惟一的想法就是把雷排完,干干净净地交一方土地到老百姓手里。他们家里其实也是一堆的事,老人生病、孩子上学、房子需要还贷款……可他们舍不得,走不开。再过一段时间,扫雷任务完成后,这支队伍也面临解散,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就要各奔东西,但只要雷扫干净了,边境安宁了,大家也就没有遗憾了。
说起这些时,张波的表情有些惆怅,但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使命的释然和坚定。后来写稿时,我把他的这段话写在了采访后记里。
几天的采访,从受重伤的战士,到整个扫雷官兵的群体,我又一次受到了感动和震撼,这其实是一群很纯粹的人,穿上军装,他们就在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付出,哪怕是鲜血和生命!
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作为一名记者,我只想通过自己的笔端,把这群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近些、再近些地,推到镜头前,推到公众的面前。让人们理解到,我们的平安生活,是那么一群人在替我们守护着!
(窦文金)
(编辑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