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走,去花甲乡这个苗寨“吹”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2019-09-04 10:18:15  

“花甲乡木垢行政村龙桑小组是个苗族村寨,全村共有90户。在村里,一直奉行着一个风俗习惯:去世的老人有几个子女就要杀几头牛,不杀就是不孝,还会让邻里看不起,不管有钱没钱,就算是借钱也要买牛杀。平均每个家庭因操办丧事就要花费8~15万元不等,以至于长期负债导致贫困,因丧致贫现象屡见不鲜。”回顾过去旧式的办丧风俗,富宁县花甲乡木垢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这样说。

yifengyisu.jpg

自云南省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对农村婚丧喜庆事宜的操办范围、操办标准等内容作了详细规范。为转变群众封建迷信的观念,倡导文明新风尚,近年来,富宁县花甲乡积极探索,以建立“一约四会”为抓手,坚持“管”“教”“奖”结合,让龙桑村这个苗寨的村民自治成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的保障。

以“约”立规 倡导村民自治

将婚丧喜庆事宜作为村规民约的重点内容,按照因地制宜、简明易行、合法合规原则,通过“干部提、群众议、人人定、户户守”4个民主环节,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让群众日常生活习惯有规可循,从“要我为”的强制性被动,转化为“我要为”的主观自觉,让村规民约真正体现村民意愿,成为自我约束的保障。

“村民自己制定的村规民约,贴近生活,内容全面,执行起来有底气,村民也自愿遵守、自觉维护。再加上有‘四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村民生活习惯日趋向好,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看到村里的变化,龙桑村小组组长王兴林欣慰地说。

以“管”为辅既做“当家人”也是“管家人”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公开推选出热爱公益事业、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村民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组织来监督管理村级事务,推动移风易俗、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引导村民共同维护好“小家”与“大家”,做到村事村民办、办事有监督,在家既做“当家人”,在村又是“管家人”。

以“教”易俗 践行文明意念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作用,从中小学校抽调懂苗族语言的教师组建讲师团,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村寨,开设“田间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为村民们宣传国家新政策,倡导厚养薄葬,从思想上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观念。通过反复的讲,细致的教,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扎根基层。

“这些老师,每逢周末或是空闲时间,都会来给我们讲课,教我们如何孝敬老人,管理娃娃,还帮我们打扫卫生,整理家务,非常感谢他们。”龙桑村村民黄姆荣说。

以“评”树典 培育时代先锋

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先进事迹,真人真事,引导村民进一步增强孝敬老人、互帮互助、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让村民学有榜样,干有目标,把乡风文明建设渗入群众的生产生活。此外,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两委”和“四会”组织及时介入制止,对破坏村规民约、带坏民风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惩戒。

“孝顺公婆是我的本分,往后一样要把老人照顾好,把日子过好。”受表彰的村民王老玉高兴地说。

花甲乡党委、政府推行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坚定的决心,让如今的龙桑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封建迷信的落后观念得到了彻底转变。

(宋映琼

编辑:刘梅

排版:曾炜

审核:李正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