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麻栗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90后
发布时间:2020-02-17 09:25:30
麻栗坡县的90后党员干部队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扛起责任,战斗在排查、劝返、监测等岗位一线,以活力不失稳重的作风,以脚踏实地的精神,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气概,刷新了人们对90后群体的认知。
“老幺”变身“大管家”
通过“三支一扶”招考分配在麻栗镇工作的90后党员杨思仪,是全镇年纪最小的职工之一。出生于1996年的她刚来到麻栗镇就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并迅速成长起来。
这次全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负责上传下达、管理物资、安排车辆、收集整理17个村(社)每日防疫动态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普通,着手处理起来却十分繁琐,要想统筹做好,既求细也求精。她每日奔波在各处协调,错过饭点、凌晨回家已是常态。疫情刚爆发时,正值春节假期,大半年没回过家的杨思仪刚回到玉溪老家,看到全镇集中力量开展抗疫,本无需提前返回的她,又收拾行囊匆匆赶回麻栗坡。别人问起她,为什么不在家多住几天陪陪父母?她却说:“2003年“非典”爆发时,我年纪还小,那时是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保护了我们,现在我长大了,应该换我来保护我的国家,护卫好麻栗镇,这是我的责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应以年龄来评判付出多少,虽然我年纪小,还有很多需要成长改进的地方,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与大家是一样的!”就这样,平日在家享受父母宠爱的“老幺”,主动扛起责任,与全镇干部职工一同奋斗在疫情防控前线,摇身一变,成为镇上防疫工作的“大管家”,用自己敬业的态度及满腔热情,为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扶贫好村官,也是防疫好村官
1994年出生的大学生村官胡天韵在盘龙村工作已有3年,3年来,她的身影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在拆危房、调解纠纷、办理业务、了解贫情、制作项目库等工作中,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信任,于2019年被评为文山州“扶贫好村官”。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进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教村民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苦口婆心劝说群众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群众放弃操办酒席;她加入盘龙劝返点,在寒风中为过往车辆做宣传,为过往人员量体温;在排查工作中,她不辞辛苦开展“地毯式”排查,将分片负责的区域梳理清楚。
年纪轻从不是她推脱工作的借口,反而是她在照顾村“两委”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将工作主动揽到自己身上,有时候忙碌起来,方便面也来不及吃上一口。胡天韵认为,不管是做脱贫攻坚工作,还是防疫工作,工作内容虽不相同,但责任和用心一点也不能少,党和国家培养了自己,现在报效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自己最大的努力方向。
年青“奶爸”化身“守护者”
同样出生于1994年的张野,是麻栗镇水务站工作人员。已经当了一年多“奶爸”的他,在全镇开展疫情防控以来,第一批响应号召加入防堵点,冲在了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不分白天黑夜与同事们一起做好劝返、体温检测、值班值守等工作。面对家人的担忧,他不停地宽慰说:“防疫工作人人有责!在这个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应该冲在前线。”
张野知道,在基层的防疫一线很苦很累,但能给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心里踏实!
在这群90后中,有机关职工,也有大学生村官,有的是村(社)工作人员,其中有护林员、综治专干、民兵,也有文书、志愿者;他们有的来自玉溪、红河、曲靖,有的是土生土长的麻栗坡人,他们深知使命在肩,便选择勇往直前,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郑舒予)
编辑:刘 梅
排版:罗 钢
审核:李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