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走进文化仁和,感受不一样的美!

发布时间:2020-04-09 16:18:47   阅读 23449  

“仁寿同登九天开化,和光普照四海逢春”。
两百年来
居住在马关县仁和镇的少数民族群众
用勤劳朴实的民族精神
推动文明发展进步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今天,带你走进文化仁和,感受古今融合后新时代的仁和美。

“版画之乡”—阿峨。阿峨壮族农民版画独具特色,构图细腻且千变万化,刀法粗犷,既继承着传统的民族民间美术创作工艺及特色,又不乏现代专业绘画元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气息,民族风味纯正,有很强的感染力。阿峨版画源远流长,享誉海内外,其作品参加过全国及地区性农民画展并荣获多种奖项,曾应邀赴日本展出,作品被《云南画报》等报刊选登,农民版画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泥土气息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版画—舂粑粑

版画—金色阿峨

版画制作

撒落乡间—大嘎吉云端上的书院。云端书院,又名将军府,坐落在仁和镇大嘎吉小学内,占地面积900多平,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村子里已无人能讲清楚将军府的来历。将军府内碧瓦朱甍,光滑的青石板上,承载着满满的历史气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彰显着历史的繁华。

坐在院子的石板上静心感悟流水时光

儿时记忆的石墩柱子

静静的院落

一扇大门,开关的是记忆

镶嵌的石缸装满碧绿的雨水

传说能参悟透石缸上的古诗便能找到藏在将军府内的宝藏

花坛的莲花石刻,似乎诉说着过往云烟

一幢小楼,一处风景

一棵树一面墙,勾勒出一幅完美壁画

清脆的木板声,能否迎来那可人儿

窗格外的风景,寂静等待

大自然的馈赠—石刻、兰草。仁和辖区内山高坡陡,怪石嶙峋,然而人们并不认为这是发展生产的屏障,把劣势变优势,利用撑天的巨石,雕刻着村寨的文化;用小小的兰草,向外传递着仁和地理信息。

木腊村石刻,刻出农村新风貌

三村石刻,刻出决战脱贫攻坚的决心

仁和桐子园村在快手上售出价值3万余元的兰草

树文明新风,创最美庭院。仁和海拔较高、气候温湿,比较适合栽种竹子,在仁和,房前屋后、道路沿线,随处可见茂密的竹林。勤劳的仁和群众,充分利用竹子资源,在菜园子、村道旁编竹篱笆,用竹子编簸箕、撮箕、扫把,竹资源已融合到群众日常生活,价值得到最大利用。

腻坡将竹篱笆与竹簸箕融合,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石刻与竹篱笆,为文明新风增添新元素

如画一般的院落,是否刷新了你对美的认知

风景中的“盆景村”—茭瓜塘。茭瓜塘,这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寨子,一路走来,未寻得半个茭瓜,却见每户人家门前都摆满大大小小盆景,这里的盆景已有30余年历史,经过多年发展,茭瓜塘的盆景已形成一种产业,带动了本村经济发展,慕名前来的粉丝络绎不绝。

仿佛长在树林里的房子

缩小版的山水风景

修剪中的盆景,期待带来更多惊喜

忠魂祭—仁和烈士陵园。仁和烈士陵园安葬着538名在解放战争、剿匪战斗、援越抗法、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革命英烈,占地面积27041平方米。陵园内建有纪念碑、烈士英明录、凉亭、休闲长廊、烈士管理综合楼等设施,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命名为州级“爱国教育基地”,每年祭扫人员上万次,是人民群众瞻仰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青山埋忠骨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吴杨翠 李海翠)

(编辑 李正红)

(排版 刘梅)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