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马关旧里村:村美民富产业强!
发布时间:2020-09-10 10:54:34
脱贫攻坚让许多农村
旧貌换新颜
精准扶贫带来的
不仅仅是村民的笑容
更是村里的勃勃发展生机
不信?
小编带你去看看旧里村的大变化

一个初秋的早晨,笔者驱车赶往马关县金厂镇旧里村小组,一幅宁静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绿叶茂盛的香蕉林中,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房”、道路两旁开满盛开的向日葵、吸人眼球的竹篱笆……
很难想象,这个5年前还是遍地土房、旱厕,村内道路狭窄,家禽四处乱跑的落后小村子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环境干净整洁,配套设施齐全,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说起小村的华丽转变,村小组组长沈贵福如数家珍。
“2016年开始,我们在党委和政府给予的4万元危房改造资金支持下,陆续拆除各自的危房建起了现在的大房子,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520米,建成科技文化活动室60平方米、公共活动广场400平方米,栽种绿化苗木1520株。”村长沈贵福说。旧里村整村全是壮族,居民自觉自愿按要求建盖,留宽了道路,留出了公共空地;村里号召美化村庄,全村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昔日臭水沟成为了清清溪流。
党建引领添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思想转变离不开党建引领,村子强不强关键还看支部强不强。”旧里村的镇人大代表、支部书记王海楠说。
近年来,金厂镇抓牢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制,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激发基层党员队伍活力。
“旧里村曾经被视为刁民村,刚开始工作时,群众不认可、不支持,阻力很大。为了让居民理解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做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里召集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多次召开动员会,同时安排村干部和党员专人负责指定片区,挨家挨户与居民进行协调沟通。有困难,党员干部先上;修沟修路占到土地的,党员干部先让。”村长沈贵福说。
在村里3名党员的带动引领下,群众慢慢地从不理解到理解,再从理解变成行动上的支持。特别是看着一天天变美的家园,大家的顾虑慢慢消除。现在只要一听说什么项目有利于村子发展,所有群众投工投钱全力支持,形成了广大干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围村转一圈看到,好几幢“小洋房”门口都挂着亮出户主党员身份的光荣牌。
人变村活产业兴
旧里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15年以来,旧里村依托低热河谷资源优势,整村发展香蕉产业,采取有劳力有土地的自行发展、无劳力有土地的入股发展、针对有土地缺乏资金的,先后为其发放产业扶持资金22000元,争取小额信贷20000元,截至目前,旧里村共发展香蕉1000余亩,实现年收入200余万元。
走在村里宽阔整洁的道路上,恰巧碰到刚刚砍蕉买了回来的马明飞夫妇,他们说,今年家里种植有140余亩香蕉,恰逢香蕉价格好,收入已有10多万元,地里还有很多成熟的香蕉可以出售,等下一批出售时,收入还会更多。
“以前,大家都很穷,大部分青壮年因此找不到媳妇。现在好了,村子变好变漂亮了,媳妇也就自然来了。”刚娶媳妇的王兴林说。
人变了,村活了,业兴了。小村子热闹起来了,逢年过节村里大车小车川流不息、人来人往,昔日的安静小村展现出“热气腾腾”的生活新貌。
齐心协力奔小康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秉持着‘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原则,保障了我们村10户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出列。”驻村工作队长王开勋说。
旧里是一个居住着32户壮族同胞的村子,贫困的就有10户33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他们拆除危房建洋房、打扫卫生美庭院、齐心协力搞产业。
如今,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些人,但今天的旧里村,是一个团结的村、是一个干事的村、是一个有奔头的村,目前该村已初步实现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并朝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之路迈进。
(马关融媒体通讯员 罗治成)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