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在拐角处重新出发
发布时间:2020-10-12 12:11:06
日前,记者到砚山县第六中学采访时,校长杨美龙首先拿出一封学生写来的信让我们看。这是一封感恩信,写信的孩子在信中感恩校长和老师的教导,让他拨开迷雾看清今后要走的路,在人生的拐角处重新出发。学校从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这样的感恩信,杨美龙收到一小摞!在这摞信的背后,承载的是学生们蜕变的喜悦和收获。
砚山县第六中学,是一所专门接收全县在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中从广东、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劝返回来的、辍学时间较长以及全县各学校反复辍学、行为失范的学生。特殊的学生,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六中全体教职工倍感压力和责任。然而,就是这所特殊的学校,让许多辍学已久、迷失方向的学生重新找回自己,重新看到奋斗的希望。
今年14岁的田某,父母长年在外省打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关爱,她初一下学期陷入早恋后上课时常走神,老师讲的知识点经常听不懂,最终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此后,田某频繁请假甚至长时间逃课,周末也不回家,学习成绩大幅下滑。3月25日,学校把田某和另外两个辍学时间长的学生送到了砚山县六中。这天,田某和其他学生进校的第一件事情是理发。田某的一头长发在剪刀的“咔嚓、咔嚓”声中纷纷掉落,最终,剪成了齐耳短发。杨美龙告诉记者,所有走进六中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理发。通过这样的方式,这样的仪式感,告诉学生们,今后的人生从头开始!
在县六中待了一个多月后,田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她开始想好好读书。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田某的父母由于在外省打工没能参加。其他同学都有家长看望,惟独自己没有一个亲人来。田某偷偷哭了很久,她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回到原来的学校,在那里,能经常见到家里的亲人。渴望改变、渴望亲情的动力推动着田某奋发努力。最终,田某通过学校的量化考核(以思想、生活、礼仪、学习为考核项,进行日常行为加减分),以及县教育体育局相关领导的谈话考察,获得了回到原学校读书的机会。6月5日,维摩一中的领导以及班主任代连磊老师来接她和另外两个同学。见到代老师的一瞬间,田某非常激动,她没有想到代老师还记挂着自己,亲自来接她回学校。从走出六中那天起,田某暗暗告诉自己: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到最后。在代老师的劝说下,田某常年在外省打工的妈妈回到家,对田某悉心照顾。沐浴着母爱的田某心里暖暖的,更加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在原来的班级里,代老师让田某继续当纪律委员,鼓励她勇敢面对过去,不要过于在意一些同学异样的眼光,要用成绩、实际行动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和信任。在代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积极支持下,性格开朗的田某和同学相处融洽。每每遇到调皮捣蛋的同学不好好听讲受到老师批评时,田某主动找他们聊天,“现身说法”谈起自己辍学的经历,劝说他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变得阳光、自信,成绩逐渐上升的田某还经常为老师出谋划策,为班上解决难题。她有一个愿望:读完初中后考高中,读完高中考大学。
5月18日,作为县六中首批返回原校随班就读学生之一的艾某,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回到了阿舍中学,继续他的读书生涯。在此之前,艾某一心想脱离父母和学校的管束,每天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旷课聚会、打游戏,打架也成了家常便饭。2019年9月开学后,艾某拒绝到学校读书,整天跟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不回家。在老师、家长多次劝说无果后,经家长同意,将艾某强制送到县六中。在六中学习了55天后,他才明白,如果一直辍学,未来的路会很艰辛。
“55天的时间,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太多。以前最讨厌的校服,在我眼里是最时尚的;以前最害怕的作业,感觉是一种奢望;以前最不爱听父母、老师的唠叨,却成了每天晚上最怀念的事。”想起过往的种种,艾某声音有些哽咽。确实,谁能将眼前开朗、阳光的小伙子同之前那个不做作业、顶撞教师、抽烟、喝酒、打架斗殴、逃学、长时间失联的艾某联系在一起?
“我以‘多次辍学’的身份来到县六中。在这里,有很多和我一样遭遇的同学,曾经我们认为放弃读书没有什么大不了,但现在我们明白,读书不是惟一的路,但却是最直接改变我们命运的捷径。”艾某说。5月18日,艾某通过了学校的量化考核,获得了返校资格,“这一刻,我很骄傲,也很激动。看到前来接我回学校的校长,眼泪憋不住了……感谢这么多老师,这一路从未抛弃我们。”艾某说。
辍学在家务农的周某,对于自己的前途很茫然。4月23日,他被送到县六中学习后,重新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通过了学校的考核,6月5日,周某来到平远一中随班就读。对于以后的路,他很清晰:读完初中后就去县职业高级中学读书,学习一门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田某、艾某、周某成功复学、重新出发的背后是砚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控辍保学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四步法”,强化政府职能、协调各部门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格局。针对辍学学生的不同情况,县教育体育局多措并举,妥善安置。通过开设县六中进行转化教育,在县职业高级中学开设“普职融合班”,开展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全力确保学生收得回、留得住、学得好。
由砚山县委、县政府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人民检察院、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等11家部门、单位,联合在县六中开设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法律法规宣讲课、舞蹈课、民族文化传承课,农作物实用技术培训等课程,帮助他们树立重新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学校集中安置学生学习时间一般为60至180天,根据教育矫正情况严格组织学生量化考核,考核合格的,由学生自愿申请到县职中参加普职融合班学习,或回原学校随班就读。
看着一批批曾经辍学的学生从学校送出去,开启新的人生,杨美龙非常欣慰。他说:“辍学的学生,大都是缺关爱、缺关心,老师要尽一切力量去关爱学生,尽最大可能去弥补学生缺失的爱。”在杨美龙的眼里,这些学生都是懂道理、会听话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在人生的拐角处缺失了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
砚山县在县职业高级中学开设普职融合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技能培训双结合。为最大程度激发和调动辍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县职业高级中学结合学生情况开设了语数英、历史政治物理化学,音体美、礼仪课等文化课程,以及中餐、服装和汽修3个专业技术课。通过丰富的校园生活,老师的关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归属感,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7月份,砚山县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了“零辍学”的目标。“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县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各乡镇控辍保学责任的压实。控辍保学不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已经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杨明焘说,“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合适的接受教育的方式。目前,全县控辍保学工作重点已转入‘留得住’‘学得好’的新阶段,我们当前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做到‘留得住’‘学得好’,希望通过系列措施,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幅度提升,使全县控辍保学工作减存量,零增长,切实实现‘义务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记者:魏兰 通讯员:侬云峰 刘娴)
(编辑:侯佑琴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