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马关近10万名贫困群众脱贫退出,绝对贫困成为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20-11-11 15:31:06
11月11日,文山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马关县专场在文山日报社七楼新闻发布厅举行。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关县委书记李献文作《苦干实干加油干 手创幸福新生活》主题新闻发布。
马关是一个集边境、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原战区为一体的县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关县始终把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鼓全县之劲,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向幸福出发。2014年至今,全县115个贫困村、26166户99631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退出,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为了让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变成历史记忆,近年来,马关县这样做: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双统领”“双推进”,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锁定贫困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精准做好项目规划,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精准把握退出标准,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精准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解决好“退出后怎么办”的问题。
坚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兴产业、促就业,积极推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把线上线下销售相融合,实现“马品入沪”“马品入京”“马品入粤”;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让17万群众掌握了“多把刷子”,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40余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71.3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47元增加至2019年的11177元,增加了5130元。
强基础、补短板,保民生、筑防线。投入资金11.23亿元,让4.6万户群众告别危房,住进安全稳固的放心房。探索实践出“以产定搬、以业定迁、抱团取暖、配套服务、党建引领”易地搬迁工作模式,成功将26个原选址分散的易地搬迁点调整聚合到县城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
实施了水利、电力、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村,老百姓也能够喝上放心水,用上动力电,看上电视,打手机,上网。
投入资金12.24亿元,城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全县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所有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所有村(社区)有标准化卫生室。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积极实施贫困群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兜底保障,针对“因病、因学、因灾”等情况,创新实施了三项临时救助制度,筑牢贫困家庭返贫防线,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苦干实干加油干,谱写马关脱贫攻坚赞歌。过去的六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马关力量”;以创新为驱动探索“马关经验”;以攻坚战场为熔炉淬炼“马关作风”;以文明新风为标尺展示“马关形象”。六年来,马关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脱贫赞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马关县将抢抓国家“十四五”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把马关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研发加工基地及中药材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把马关打造成文山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记者 徐仕桓)
(编辑:侯佑琴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