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脏乱村”→“幸福村”,大讯村实现华丽“逆袭”
发布时间:2020-11-18 16:10:33
马关县坡脚镇大讯村共有农户33户1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82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如何培育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大讯村发扬苦干、实干、加油干的精神,采取干部带动、完善制度、创新载体等措施,着力推动乡风文明在农村落地生根,从过去环境卫生脏乱差、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的脏乱村,变成了一个生态宜居、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幸福村。
今年47岁的杨宗祥,20多岁时就当选为大讯村副村长,2013年由于在外经商,他不得不辞去副村长职务,直到2016年村干部班子换届,他被群众推选为村长。再次担任村干部,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群众,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担任村干部后,杨宗祥一天忙里忙外,家里的事基本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家人都非常支持他。为了避免“一言堂”,村里大小事务实行事前班子商议,讨论较大事项时,事前召开村干部、党员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商议,充分讨论后再召开群众会议。“会前有准备,会中有反响,会后有落实”成了大讯村干部班子的办事议事原则。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内生动力十足。
新班子上任不久,他们就组织群众修通了村里的自来水,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同时,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1.5公里的产业道路。为了解决群众增收致富难题,采取群众入股的方式,于2014年成立了大讯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村里5户贫困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年收入达18000元。截至目前,有64户农户以投入资金、流转土地种草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共养殖肉牛170多头。2018年实现经济收入80万元,其中4户家庭实现年户均收入15万元,20户家庭实现年户均收入1万元。2019年上半年实现经济收入38万元,预计全年经济收入80万元,实现年纯收入50万元。目前,大讯村经济效益日益彰显,村民脱贫致富之路正阔步向前。
环境卫生脏乱差、大操大办盛行、赌博之风越演越烈是部分农村普遍长期存在的现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16年以来,新一届村干部班子先后4次研究修订《大讯村村规民约》,马关县实施乡风文明建设三项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后,再次修订完善,内容更贴实际、更接地气。同时,推选出5名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有影响、有威信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逐步完善,引导群众自我遵守、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在红白喜事办理上,理事会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依据《红白理事会章程》开展工作,村民向本村红白理事会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其中,是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要向镇党委报备,是党员的村民要向党组织报备。申报情况在本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禁止大操大办上,明确规定除为本人及子女操办婚事外,其余事由不操办;婚事双方宴请总人数控制在200人(20桌)以内;赠送礼金或礼品价值不超过100元等内容,否则对操办者加倍进行处罚或者对该户实行暂停供水,更严重者停止该户村务办理工作,直至其履行约定后方可恢复。在《村规民约》面前,干部村民平等,村干部、党员带头执行,影响和带动了广大群众。由于村规民约的修改和执行民主公平,内容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大讯村被评选为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
在禁止赌博上,主要以教育引导为主,规定在村内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赌博,经教育不听劝告的就向公安机关举报。村民张正学第一个站出来销毁了自家的麻将机,随后,村里其它3张麻将机相继被群众主动销毁,村里的赌博陋习得到有效遏制。自觉移风易俗、主动销毁麻将机,大讯村群众良好的文化素养正逐步蔓延开来,乡风文明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卫生。过去的大讯村,由于不通公路,山高坡陡,村寨闭塞落后,村内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很突出。2015年,大讯村实施了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硬化了主干道、入户路,新建了活动室,新建了4个垃圾池和卫生公厕。然而,柴草乱堆、牲畜放养、垃圾乱丢等不良习惯始终未变,村内脏乱差始终是大家最头疼的大事。为了整治“脏乱差臭”,大讯村抓住短板精准发力,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对卫生清扫、家禽养殖以及柴草、家禽粪便堆放进行规范管理。在环境卫生清扫上,实行“清洁日”活动制度,引导家家户户在每日一小扫的基础上,开展“清洁日”大扫除活动。全村共分成了七个小组,每个组四个人,星期二、星期五分别作为打扫日,每个月的月底七个小组又集中一次大扫除。同时,村里还新建了60平方米的集体柴房,各家各户的柴草统一堆放到村集体柴房。
牲畜管理是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大讯村明确规定严禁家禽放养,全部实行圈养、拴养,各家的畜禽粪便必须自行送到离村200米以外的地块堆放,这样的方式对村里环境卫生治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大讯村还依托村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村内“观景路”、“凉亭桌”等,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村,让环境更宜居,生活更舒心。走在大讯村,少了鸡鸭牛马的啼叫,却多了鸟语花香的恬静。
村民陈根翠是大讯村远近闻名的“护花使者”。在陈根翠的农家四合小院里,兰花、月季、海棠、牡丹等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像陈根翠这样爱护庭院、为村添彩的人家在大讯村比比皆是,用花来美化靓化村庄家园已经成了大讯村每个人的习惯,“花开别院前,更润他人心”已经深入人心。这要得益于大讯村“从群众身边树典型,依靠群众推典型”的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评比活动。为了提升乡风民风,大讯村建立了乡风文明“红黑”榜,对“除陋习、树新风”移风易俗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邻里”等先进家庭及个人上“红”榜表扬奖励,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反面典型,在“黑”榜上曝光和处罚。同时,运用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激发群众的家庭责任感和荣誉感,着力解决“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这一难题,不断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重要阵地,激发群众向上、向善、向美。
同时,大讯村还有效利用村内活动室和文化广场,重大节庆举办春节文化活动、“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等活动,闲暇之余开展广场舞、乒乓球等健身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的活动室就像一块“吸铁石”般凝聚群众的向心力,成为全村群众的文化之家,不断涵养崇德向善、风醇物厚的乡村文明。
如今的大讯村,家家卧新居,户户花满堂,人人争当乡风文明的践行者。走进大讯村,青山环抱、翠竹林立,村内干净整洁、繁花簇拥,人人容光焕发、悠然自得……
(来源:马关融媒)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