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美好生活在文山丨河南姑娘张珍:让壮绣“壮”起来“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4-06-19 17:18:40
开栏语
讲好文山故事,传播美好事物。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近期特别策划
“美好生活在文山”系列报道
从平凡人视角
为您讲述一个个生活在文山的普通人
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
与家乡发展同心同向
的温情故事……
我叫张珍,是一名河南姑娘。2023年,辞去成都的工作,飞机、动车、面包车……一路辗转到村口的风雨桥,当耳边萦绕着欢快却听不懂的壮语,我知道,我又回来了,我和广南县者兔乡壮族村寨的故事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时间回到2018年,我作为成都某公司民艺产品开发项目的负责人来到了者兔乡板江村,第一次看到壮绣绚丽多姿的图案,是惊喜与震撼,我至今难忘。因为公司和者兔乡的合作,也因为热爱,五年间,我来这里的次数比回河南老家的次数还多些,不知不觉,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文山壮族传统刺绣通常是绣在本民族服饰、背带这些日常用品上,这样的手工刺绣虽然精美,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村子里的年轻人早早外出打工,妇女守着精湛的刺绣技艺,困在大山……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非遗瑰宝要怎样才能走出去?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我想尝试把现代工业品设计理念与壮族传统刺绣长短互补,融合开发出既保留传统刺绣精髓,又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创工艺品。
2023年4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辞去了工作再次回到者兔乡,在里夺村租下了一间壮族特色的吊脚楼,成立了“缕程”壮绣文创工作室。
设计理念有了,还需要大量的手工制作,手艺在身的当地壮族妇女就有了施展的空间。我招募了周边村寨的妇女同胞,教授她们现代手工技艺。我来设计,她们接单制作,很快,在我小小的吊脚楼里,从纺线、织布到缝制、绣花……大家的手工“流水线”开始有模有样。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产品投入市场试水,没想到很快受到顾客的青睐,供不应求。趁着热度,我们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工艺品,通过与文化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作,我们的产品逐步走进了艺术酒店、展厅、咖啡厅,目前已承接了30多个订单,销售额近10万元。村里越来越多的绣娘加入工作室,学习并承接文创产品的制作。
在里夺村生活奋斗的这一年,有热爱的事业,有热情的老乡,这里的人和物滋养着我。而我们的壮绣文创事业似乎也和窗外错落有致的庭院里,壮家阿姐穿针引线、手指翻飞的画面一样,好景在望。
(记者:项兰星 卢朝学)
(编辑:谢思思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