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强国复兴有我·教育之星丨王阴梧:“把青春奉献给民族教育事业,值得!”
发布时间:2024-09-05 14:57:47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力营造爱国奉献、团结奋进的浓厚社会氛围,即日起,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推出“强国复兴有我”系列主题报道。聚焦文山人与祖国共成长、奋进新时代,在各自岗位默默奋斗、干事创业的感人故事,全面反映文山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的新进程新成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首先推出“强国复兴有我·教育之星”专栏,展示文山教师风采。今天一起来了解退休教师王阴梧的故事。
“我们把青春献给了民族教育事业,值得,很值得。”回望教育生涯,王阴梧坚定地说。王阴梧今年90岁,曾任文山市第三小学副校长。王阴梧有着丰富教学经历,他的故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教育画卷,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教育的变迁与发展。
回忆起第一个教师节,王阴梧感慨万千。那是1985年,他刚从平坝小学调到当时的文山县第三小学。得知教师节确立的消息,他和同事们倍感欣慰。“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和教师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推动了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当时,文山举行了相关庆祝活动,王阴梧记忆深刻,翻看起当年的活动视频,他很有感触。
(王阴梧展示第一个教师节相关视频)
1951年,王阴梧到文山市秉烈乡丫科格小学任教。对刚参加工作的他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那里的群众大多是彝族,不会说汉语,教学面临巨大困难。“要教一个词,得先跟乡长学会当地话的意思,再去教学生。当学生学会一个词语、能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就感到无比高兴,有苦也有乐。”王阴梧在秉烈小学一干就是22年,后来调到平坝小学,再到文山县第三小学。
在王阴梧心中,学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个老师如果不认真教好学生,就没有尽到职责,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无论在哪里工作,王阴梧都尽心尽力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引导他们成长。
谈到教育的发展变化,王阴梧眼中闪烁着光芒。“就拿我们文山市第三小学来说,以前只有几十名教师、几百个学生,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七十多名教师、一千多名学生。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地位不断提高,环境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
(王阴梧及其爱人、女儿)
王阴梧一家三代皆投身于教育事业。他的父亲曾担任校长,直至1945年。或许是因为父亲的经历,他们一家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王阴梧积极投身教育工作,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而他的女儿也接过接力棒,成为了一名教师。
“作为教师之家的代表,我深感自豪。”王阴梧感慨地说,“我们一家三代都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教育,尊重教师。”
(记者:毕琰雯)
(编辑:董飞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