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一家三代人护边,界碑就是“传家宝”

发布时间:2021-08-07 22:59:45   阅读 10775  

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件事。

一辈子做一件事很难,但三代人代代相传做同一件事,就让人动容、钦佩和尊敬了。

在马关县金厂镇有这样一个家庭,从1950年到如今,三代人做护边员,他们说:“有国才有家,守好界碑就是守好自己的家园,界碑就是我们的传家宝。”

界碑就是“传家宝”

熊光泽是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从他的奶奶算起,他已经是家里第三代义务护边员。他家所在的罗家坪村位于罗家坪大山下,矗立在马关县金厂镇中越边境的罗家坪大山,海拔2002米,山高坡陡,谷深林密。村子隶属于金厂镇金厂行政村。村子距边境线仅1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

从1950年起,70多年来,熊光泽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了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村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从我奶奶那一代就开始守边护边了,1950年,地方解放了以后,奶奶就加入了党组织,她是生产队队长,也是生产队的第一个党员,经常带着队上的人去管理界碑。”谈起过去,熊光泽语气间充满了自豪。

熊光泽的奶奶项左弟,在1950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地第一位女性苗族党员,奶奶当年带领苗族群众护卫界碑的事情,成为他对奶奶最深刻的回忆。“奶奶去世后,同样身为共产党员的父亲,也成了一名义务护边员。1980年9月,他上山采药时,发现罗家坪主峰被邻国军队占领,立马飞奔下山,告诉当地驻军,成为第一个报告边境变化情况的护边员。”

当时,熊光泽的父亲带着村子里的民兵排去侦察,边防工作队的一个兵踩到了地雷,双方就短兵相见了,当时熊光泽18岁,也是一个民兵,他也扛着枪参与了战斗。

2009年,熊光泽的父亲去世后,他就接替父亲当上了界务员。

“奶奶说过,共产党来了,我们才能安家过上安宁日子,守好界碑,就是守好自己的家。父亲也告诉我,有国才有家,必须要守好自己的家园。”熊光泽说,“现在我们守护着界碑,每一块界碑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每一代人都要负责看好。”

70多年里有多少艰难险困、酷暑风霜已经很难说清,三代人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很难一一叙述。

在传承的路上,熊光泽一家把一个家庭的使命融入保卫国家安全之中,肩担大义。

“熊光泽一家三代都是界务员,这是他们一家对祖国守土固边的一种情缘,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很佩服他们一家人。”马关县金厂镇人大主席徐开德说。

“我负责6块界碑,以前的老人都是跋山涉水去查看,现在可以骑摩托车去了,非常方便。小孙子放学我都要带他们去巡边,讲讲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受教育,把界碑精神传递下去。”熊光泽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孙子去界碑前,说说奶奶、父亲和界碑的故事。

守好边境才有好日子

每次巡边,熊光泽都会仔细地擦拭每一块界碑,给界碑添添红,无限感慨“有国才有家,守好边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2000年6月22日,当时我还是罗家坪村的村小组长,国家开始推进兴边富民计划,省州县民委的领导到我家安排部署工作,我告诉领导,给我们一万元的投入,我们保证完成两万的工程,让领导非常感动。”敢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知道,村里的群众经历过战争岁月,对和平年代建设美好家园的机会尤为珍惜。当时为了完成村里的道路建设,全村群众人人争先投工投劳,磨破了鞋子,背烂了背箩,在政府的帮扶下修通了村里的水泥路。这成为罗家坪村走向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节点。

2016年,马关县委、县政府以党和国家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落实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将罗家坪村列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来打造,总投资1293万元,主要实施民居改造和村内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建设、猪牛圈改造、民族文化活动广场、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现在,我们家的经济来源是养猪、养牛、种草果,加上子女务工,一个月的收入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日子过得很不错。”熊光泽感慨。

现在的罗家坪村,水、电、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后,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村里以合作社的形式建起了小耳黑猪养殖场,村民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逢年过节,回家过年的车辆已经多到让村里盘算再修一个停车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熊光泽说:“老一辈守护边疆,年轻一辈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生产,都是为了国,为了家,为了更好的生活。每次见到界碑,心里就生出一股自豪感!”

守好边就是守好我们的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一直以来,罗家坪村勇担守护国门的重担,始终践行“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持续发扬英雄村精神,组建了义务巡逻队,采取“十户联防”的方式,各卡点每天24小时坚守,由点连线,由线带面,助力强边固防,成了守护国门的先锋卫士。

今年5月11日,熊光泽在巡逻的过程中,由于道路狭窄崎岖,不慎骑车跌到,导致骨盆骨折、尾骨骨折、腰椎裂伤、右手小指头骨碎,在马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一个多月里,熊光泽每天都在牵挂卡点的巡逻防控。

“工作微信群天天发信息,心慌得很,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很着急”。6月22日,刚出院的熊光泽在家稍作休息后立马投入了巡逻工作。而他至今,走路还是有些一瘸一拐的。

“只要能走路,我就一定要守好边境,守好我们的家。”熊光泽目光坚毅。

马关县金厂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马贤,2019年12月来到罗家坪村任第一村长。在听了熊光泽一家三代的守边故事后,感到非常震惊。“我第一次去走界碑的时候,就已经走不动了,我觉得想放弃了,不想走了,太累了,路不是很好走,草特别多。听说他们三代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太震撼了,不敢想象他们三代人是怎么过来的。”

三代护边员的精神传承,让整个罗家坪村的群众深受感动,在此指引下,他们不管做啥事都特别积极。

“这里的群众思想自觉性很高,比我想象的更积极,从我来到这个村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说过不守了,大家都说,守好国门就是守好我们的家。”马贤对记者说。

      (记者:吕静 王丽娟 陆志芳)

      (编辑:侯佑琴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