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张先琼:坚守边境绽放芳华
发布时间:2021-08-13 10:11:56
1988年12月出生的张先琼,自2016年6月到麻栗坡县八布乡哪灯行政村工作以来,始终以“不怕苦、不怕亏”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心为民服务。在开展强边固防工作中,她更是勇担重任,履行好“当家人”的职责,坚守边境,绽放芳华。
图为张先琼与执勤人员一起巡边
麻栗坡县八布乡哪灯行政村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村。张先琼是哪灯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一名界务员。
“我虽然是麻栗坡人,但我家不在边境村寨,也没有见过界碑。我和我老公谈恋爱时,没有风花雪月,也没有旅行度假,我们俩就去338号界碑那里看了一眼,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没想到,我现在会做守护界碑的事。”张先琼说,在边境界碑前,她与爱人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也与界碑结下了不解之缘。
哪灯行政村边境线长17公里,作为界务员,张先琼每次巡逻,都要徒步10余公里。特别是离行政村最远的334、335号界碑地处深山老林,林中潮湿、蚂蟥遍布、蚊虫飞舞,若遇下雨,巡逻更显吃力。
“再远再难我们都要走,而且要走到最远的边界线上,因为每一寸国土我们必须要守好护好。”张先琼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时,坚定地说道。
仲夏的哪灯村骄阳似火,暑气逼人。7月底的一天下午1点多,我们在一户村民家门口见到了张先琼。她和几个执勤人员正准备进屋吃午饭,见到我们来,张先琼随便扒了几口饭后,迅速跳上车,准备带领我们去323号界碑卡点看看。
卡点在浓荫树林深处,需步行进去。一下车,一股闷热感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树林间传来蝉鸣时高时低的变调声,让人感到烦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张先琼每天要来来回回跑上很多遍。
“今天我主要是看看做的物防,昨天看了一下质量有点不过关,所以今天来看他们是否已整改。等一下我要去跑跑新建的强边固防哨所,看一下建设进度。”张先琼每天工作起来像个陀螺,可她却说这是她应该做的。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先琼的工作重心从村委会的基础事务转移到疫情防控上。如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工作。张先琼与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结合实际选设卡点,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卡点值守工作。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张先琼积极发挥女性的耐心细致优点,用责任和坚守为村民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线。她每天奔波在辖区的每个卡点上,到一线对值班值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人员在岗、工作到位,才放心奔向另一个卡点。
从最初的四角伞、帐篷,到现如今的活动板房;从一开始的群众轮流值守,到后来的西畴县民兵支援,再到现在的固定人员值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哪灯行政村辖区内的卡点值守工作越来越规范。
张先琼负责哪灯村辖区的卡点物资保障工作,有时候她忙得饭都忘了吃,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餐。
“早上一起床,就有忙不完的事,经常是洗一把冷水脸就出去了。物资保障看着是小事,但要做好几个卡点的物资保障工作不容易。大到床,小到纸巾、蚊香等等,有可能今天这个卡点要这个物资,明天那个卡点又要那个物资,随时都要查看和添购。”借着查看的间隙,张先琼向记者聊起了她的日常工作。
“哇,蛇、蛇、蛇,好吓人啊”,在卡点简易厨房里,记者突然看见一个矿泉水瓶子里的蛇动了动,尖叫起来。
“又有一条啊,这是在哪里抓的?”张先琼顺手拿起了瓶子晃了晃。
“今早在电饭锅旁边发现的,正准备拿去离卡点远一点的地方放生。小心点,这蛇有剧毒。”执勤人员向大家说道。
“在各个卡点,气候条件恶劣,蚊虫叮咬,蛇鼠出没,再正常不过了。”张先琼淡定地说。
张先琼一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她带领大家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张先琼也是有家室的人,家里有老人、孩子,每次儿子想念她时,只能和她通过手机视频聊聊天。一个月以来,张先琼每天的时间都被工作填满,她从没有给家里做过一顿饭,也没和家人吃过一次团圆饭。
“家里基本管不上,我有一个月没回家了。我家就在离工作点不远的村子。每次走到家门口都只是路过,老人和孩子看见我打电话问要不要回家吃饭,但是都忙不过来。”张先琼眼眶湿润地说。
像张先琼一样,为了做好强边固防工作,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他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要在边境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守好国土。
“强边固防,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群众意识,打造‘村村都是堡垒,户户都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良好局面。接下来,我们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吸纳优秀的年轻人留在家乡发展产业,做好稳边固边富边强边工作。”张先琼对下步工作有了打算。
(记者:吕静 陆志芳 王丽娟)
(编辑:熊明刚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