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首批,马关县抓党建促强边固防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命名成立
发布时间:2021-08-26 16:22:37
文网讯 为进一步深化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增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为国守门、为国把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构筑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是防范”的铜墙铁壁。近日,马关县命名了首批5个“抓党建促强边固防” 现场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
此次命名的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强边固防、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中,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突出贡献、积极作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其中:现场教育基地2个,分别是凝聚“攻坚不怕死,坚守不畏难”守边精神的金厂镇罗家坪村;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卫国戍边义不容辞的小坝子镇田湾村。现场教学点3个,分别是把界碑当传家宝的“边三代”--金厂镇金厂村党总支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熊光泽;家门就是国门、国门就是家门,决不让一个外国人偷渡入境的“国门标兵”--都龙镇堡梁街村委会南北村小组组长龙玉华;誓当网住偷越国境害虫的“蜘蛛”—都龙镇茅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明昌。
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将利用各自优势,作为教育培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边境一线群众的“新平台”,把教学现场搬到一线、搬到基层,提高教学培训实效性和感染力。命名表彰的先进个人纳入“县级干教培训师资库”管理,推动先进事迹上讲台、进课堂、进村寨,用亲身经历讲好讲活马关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生动故事。现场教学点和教学基地的命名,将切实推动马关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国家、国门、国土、国民、国防意识,坚决以“我将无我、不负重托”的意志和干劲,形成全民守边境、全民大防控的良好氛围,牢牢守住138公里边境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构筑起祖国西南边疆安全稳定屏障。
新闻多一点:
2个现场教育基地
金厂镇罗家坪村
——攻坚不怕死,坚守不畏难!
如今的罗家坪村,硝烟虽已散去,但村民们捍卫国家利益的热血始终未改!从前“守边”是一个人的跋涉,如今变成了代代相传,这股红色精神感染着村民,凝练出罗家坪群众“攻坚不怕死,坚守不畏难”的“守边精神”,户户是哨所,人人皆是兵!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罗家坪村群众自发守边固边,在凝心聚力中守护国境之安。罗家坪党支部也创建成为全州“五星级党支部”、全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小坝子镇田湾村
——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卫国戍边义不容辞!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蓝天;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疆土……”铿锵有力的宣誓响彻边疆,从饱受凌辱和剥削的边疆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到翻身得解放做主人,田湾群众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卫国戍边义不容辞”的誓言,也让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在祖国边境代代相传......
3个现场教学点
熊光泽
——“边三代”的爱国赤子心
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件事。一辈子做一件事很难,三代人代代相传做同一件事,就更让人动容和钦佩了。金厂镇罗家坪村的熊光泽一家,从1950年起义务护边,是个名副其实的“边三代”。多年来,熊光泽一家爬坡过坎、穿越山林,8公里的巡边路尽管再苦再累也从未间断过。熊光泽说:“界碑就是我家的传家宝,我们要让守护界碑、守卫祖国边疆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努力建设好家乡,不让豺狼虎豹踏足祖国半分国土!”
龙玉华
——当之无愧的“国门标兵”
图为“国门标兵”表彰会现场,右为龙玉华。
身前是界碑,身后是家园。面对疑似非法入境人员,他没有丝毫犹豫,主动报告,积极协助,冲锋在前,切实担当起“十户联防”网格长的职责。他们不是英雄,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勇于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边境线上的“国门卫士”。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州委“全民守边境,放牛也是巡逻、种地也是站岗”的要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了履行守边义务、落实固边责任的表率。
胡明昌
——誓当网住偷越国境“害虫”的蜘蛛
“我是一只蜘蛛,在祖国的版图边缘织网,每一块界碑就是蛛网的一个节点,我的任务就是网住想偷越国境的害虫”,胡明昌这样形容自己。对于胡明昌和在边境守护的一线人员来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奔赴边境线与青山为伍、红土为伴,只为保一方百姓安康;可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他们是照顾不了年迈父母的“不孝子”,是温暖不了妻子的“凉薄丈夫”,也是陪伴不了孩子的“狠心父亲”!
图为胡明昌自筹资金建成的“强边固防抗疫泉”
(来源:马关先锋)
(编辑:郭韦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