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军民共建结硕果 双拥绽放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2-06-16 09:54:17
走进文山籍第一位共产党员王有德的故乡——砚山县,“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一幅幅双拥标语随处可见,车站、医院、商场等窗口单位,“军人优先”等字样让人倍感温馨;烈军属和退役军人的家庭门前,都悬挂有“光荣之家”的光荣牌,双拥氛围浓厚。
军爱民,民拥军。近年来,砚山县坚持把“双拥”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采取有力措施,使“双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实现部队、军人、群众“三满意”。
“林妈妈”一生拥军情谊浓
在砚山县嘉禾社区,我们见到被当地党委政府、参战老兵亲切地称之为“林妈妈”的蔡培华。这是一位普通而伟大的烈士母亲,今年82岁,腿脚有些不灵便,但精神矍铄、乐观开朗。
1983年11月,“林妈妈”的爱子林杰参军入伍,1984年4月28日,在一次边境重大军事行动中壮烈牺牲。林杰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祖国,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
儿子牺牲后,“林妈妈”经常来到部队为官兵们做饭、洗衣服、排忧解难。此外,还将他们家种三七卖得的一万八千块钱交给连队,完成儿子生前遗愿。“林杰上战场前,特意给家人写了信,希望自己牺牲后家人不要向连队提要求,而是将部队给他的钱全部上交,用来购买连队所需的训练器材,以及帮助困难战士家庭改善生活。”林妈妈说。
之后,“林妈妈”跟随女儿到昆明生活。2019年,砚山县人民武装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到已回砚山生活的“林妈妈”,得知她患有白内障,双眼视力模糊,已严重影响到生活后,经多方联系,文山艾维眼科医院主动帮助“林妈妈”实施免费手术,让英雄母亲恢复了视力。
多年来,“林妈妈”拥军爱国情怀一直未减退。闲暇之余,她经常到学校为师生们讲授“英雄故事”,用自己朴实善良的行为影响着一代代人。
在砚山县,“林妈妈”一生爱国拥军,成为全县人民学习的榜样。在她的影响下,一些军人退伍后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做公益事业。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副会长、文山砚宏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柏选平,从部队退伍返乡创业获得成功后,他先后接收8名复转军人到企业就业,接纳10名军属在企业就业;投资365万元帮助砚山县和广南县贫困村寨修建“村村通”公路,实施村内美化亮化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帮助者腊、蚌峨、八嘎等乡镇贫困群众和困难退役军人进行危房改造。“全国劳动模范”、云南云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陆云,在艰苦创业成功后,将820户贫困户和困难退伍军人纳入合作社,带动共同致富。逢年过节,她还走访慰问退伍军人。省级龙头企业、云南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及家属20人,发放慰问金共计1万元;投资1.83万元,赞助砚山县盘龙武警中队安装太阳能路灯14盏,为部队官兵解决了照明问题。
赓续优良传统 “双拥”绽放幸福花
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鱼水深情。近年来,砚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把双拥工作作为继承光荣传统、弘扬“双拥”精神、担当历史使命的政治责任。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稳定、有序推进。成立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工作专班。
县委、县政府积极发挥统筹军地资源优势,推进军地良性互动、同频共振。优先将部队驻地周边纳入交通、市政建设规划,解决部队“出行难”“机动慢”“环境差”问题。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支持驻军部队营区及周边电力保障、道路交通、野外训练场、民兵训练基地等设施建设;重要节日走访慰问部队官兵120人(次),发放慰问金69.4万元;举行散葬烈士入陵园仪式,搬迁散葬烈士墓进入陵园77冢,找到14名烈士亲人。
驻平远某部某分队与驻地群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德安村苗族大妈张民华常常把自家栽种的菜送给部队官兵。张民华家每年杀年猪,总不忘邀请官兵到她家里做客。部队养的猪生病了,懂兽医知识的张大妈主动帮助医治。张民华的丈夫几年前患肺癌病逝,官兵自发捐款2700元,并派代表上门吊唁。部队还经常给村里贫困户送一些大米和食用油等物品;部队军医也经常为群众免费义诊,送医送药。
据了解,近年来,驻砚军警部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在旱洪救灾中,出动1200人(次)、车辆200余辆(次),全力帮助地方抗旱保春耕、保人畜饮水;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清扫清运各类垃圾300余吨。
“把军人当亲人,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这是砚山人民与驻地官兵的浓浓深情。
“双拥”工作重实效 宣传工作力度大
为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宣传氛围,近年来,砚山县充分发挥国防教育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机关部门单位与驻地部队结对共建,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在县内主要公共场所设立永久性“双拥”标志34 处,宣传牌1296块,为5777户官兵家庭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受奖喜报113次。在砚山县融媒体中心、好享砚山App、砚山融媒微信公众号、砚山政务网等平台开设“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宣传专题、专栏,共刊播“双拥”新闻稿件182条,有30余篇先进典型事迹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云南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以王有德故居、阿猛会址、烈士陵园、党校和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为宣教阵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理论宣讲985场2.27万人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了《王有德》《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等一批拥军爱国题材文艺精品,举办主题文艺活动111场,播放军旅题材电影2388场,受众达50万余人次。通过举办座谈会、文艺表演、军地走访慰问、开设少年军校国防教育课堂等方式,彰显军民鱼水深情。
党建引领共建 军民融合发展
注重党建引领,军民融合互促发展。通过在政策落实上“有力度”、在感情融入上“有温度”、在安置上“有速度”,唱响军民共建“好声音”。3年来,砚山县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31人、随军随调家属就业4人;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17人,妥善解决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的“三后”之忧。
军民同心,结下鱼水深情;军地携手,同谱双拥新曲。砚山县将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路径”,努力构建军民和谐、军地融合发展的双拥工作“新机制”,推进双拥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文山日报记者:吕静 通讯员:王树良 晋家福)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