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王晓勋:拥军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发布时间:2022-08-31 10:14:15
文山是革命老区,在这片热土上,无数爱国英雄和革命烈士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构成了一个精神坐标,激励着七乡儿女逐梦前行,这中间也涌现出许多关于拥军的感人故事。
在文山市城区,有一家“老山老兵之家”,经营者是文山市爱心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勋,一名来自砚山县的壮族女子。她经营的企业是文山市首家“红心企业”,多年与老兵打交道,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红心妹”。
走进“老山老兵之家”,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面上挂着史光柱等几名老山英雄的肖像画,办公室里陈列着王晓勋收藏的许多军事类书籍。“我经常翻看这些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也听到很多文山本地的英雄故事,内心对军人的崇拜不断升级。”王晓勋说,她十分感恩先辈们流血奋斗换来的和平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历史,自觉参与到拥军行列当中来。
小时候,途经村庄的作战官兵给王晓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学时期,她品读《西线第一团》这本书,崇军的心情更加强烈。随着年龄渐长,她经常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在扫墓时,她偶尔会遇到烈士亲属前来祭奠,亲人后辈的哭声无不令人动容,也深深感染着她。就这样,她一边经营企业,一边自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老兵、军烈属供应鸡蛋、面包、水及扫墓祭品,还专门安排司机接送老兵及军烈属从烈士陵园回麻栗坡县城。在这里,她遇到过很多书中写到的英雄,当亲眼看到书中写到的战斗英雄史光柱时,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打招呼,从此和史光柱结下缘分,了解了更多关于参战英雄的故事。
2018年的清明节,王晓勋为前来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的老兵、军烈属和外地游客提供志愿服务。节前两个月,她就通过各种途径先后招募了40多名志愿者,并投入160万元,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停车场旁建起了约400平方米的临时休息接待场所。从4月1日至5月3日,她和志愿者们每天从早到晚,免费供应茶、鸡蛋、面包、香、纸、酒、菊花、各类水果等食品物品。同时,还安排专人接送从烈士陵园回县城休息的军烈家属。33天时间里,王晓勋和她的志愿服务队共接待老兵、军烈家属等8万余人次。
这是王晓勋组织的耗时最长的一次志愿活动,但也收获满满。她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拥军行列中来,通过这次志愿活动,退伍老兵陈县国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被王晓勋的行为所感动。”陈县国说,“曾经我也是一名军人,我负责开车接送老兵,能有许多共同语言,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
“我一直都认为,我们是‘爱心志愿者’,要用爱心来温暖他们,让烈士陵园的哭声越来越少。一个多月时间里,虽然大家身心疲惫,但看到前来扫墓的老兵和家属,这些累都不算什么,能够服务他们是我们的荣幸。”王晓勋说。
先烈长眠于此,许多外地亲属后辈来扫墓却有重重困难,王晓勋说,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她回忆,2019年清明节,在麻栗坡烈士陵园里,她见到一位年迈的老人前来祭奠,现场却没有鲜花和祭品,只有老人的泪水和哭声。原来,老人已79岁,从山西省过来,经历6次转车才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来不及买上一枝鲜花,也来不及准备祭品。短短几句话,王晓勋却湿了眼眶。一位和孩子天人永隔的老人,跨越千里来到墓前,却只能以泪洗面。她告诉老人原地等候,便匆匆离开,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帮助老人买来鲜花、水果、酒和饮料,陪伴老人完成了祭扫。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老兵来到文山,只要联系王晓勋,她都会热情接待,老兵们都亲切地称呼她“红心妹”。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份信仰,多年来企业经营获得的收益,她大部分都用在了拥军事业中。2019年8月,王晓勋出资3万余元组织辖区部分退役老兵参加“八一”建军节联谊活动;2016年4月至2019年底,免费为军人提供爱心早餐1万余人次,累计花费近20万元。
在王晓勋的影响下,她的儿子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军人,今年大学毕业后光荣入伍。“我会一直走下去,继续传递温暖的力量。”王晓勋说。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罗佳贵 本报记者 毛雪勰)
(编辑:陈慧 排版:张振飞 审核:李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