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双拥模范 | 传承弘扬“老山精神” 续写双拥工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12-14 16:17:08
传承弘扬“老山精神” 续写双拥工作新篇章
——文山州扎实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纪实
文山,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承载红色基因的红色沃土,双拥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创造了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的“老山精神”,涌现出了“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等一批英模。近年来,文山州认真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弘扬“老山精神”,续写“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文山双拥新篇章。
文山双拥工作在领导上重视、制度上健全、保障上到位,军政军民关系持续巩固
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将双拥工作纳入州委、州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州社会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各部门和单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全州“七城创建”战役。
今年初,州委陈明书记的电话响起,驻文某部队首长需找他汇报工作,州委陈明书记一接到电话后,即时调整工作排序,专题听取汇报,部队提出需要地方部门修建老山主峰大门,便于部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陈明同志现场办公,安排州、县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开展规划、设计、施工,于今年10月份竣工移交部队使用。
今年议军会上,某驻文部队提出需帮助解决在项目建设上的土地、林地征用问题。会后州委、州政府当作第一要事,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县及州级部门,实地召开协调会,采取联审联批“直通车”,即到即办、特事特办、急报急批,确保了项目按时开工。
双拥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更需要完善的制度、高效的机制作保证。
走进文山州双拥办,除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外,墙上一套制度格外醒目,会议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军民共建制度、党政领导“过军事日”制度、“双清单”制度、军地合署办公制度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系列。看得出来,这里实现了“实体化”运转、合署化办公。
据文山州双拥办负责同志介绍,在较为完善的制度基础上,文山州、县、乡三级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实现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全覆盖,构筑了一体化的双拥工作运行体系;制定出台《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双拥工作职责》《文山州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等文件,形成了一套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了全州双拥工作向系统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双拥要“实打实”,不能“空对空”,部队有所需,地方就要有所应,做到用心用情,尽力而为、干在实处。
2019年以来,文山州级财政安排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经费701万元,支持部队粮油水电燃料补贴400万余元。筹资2000万余元建设杜富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资1000余万元修缮战场原址,在地方“三流财政”情况下,尽全力实现对驻文部队的“一流保障”。
安置工作是双拥工作一项的重要内容,安置得好才能让军人安心服役,身安才能心安。
据了解,文山州连续三年按1:1.2提供事业岗位用于退役士兵的安置,在全省率先实现安置到管理岗和技术岗。对军转干部连续三年实现三之二安置到州级机关单位。工作形成“文山经验”,走在全省前列。
文山双拥工作在传承中发展、在基层中点亮、在边境线上闪光,双拥已浸入群众血脉
有一种传承叫红色基因,有一种动力叫红色引擎。文山州在双拥工作中把传承双拥红色历史、擦亮双拥红色底色作为题中应有之义,一以贯穿之、持续弘扬之。
走进文山富宁县的那耶村,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当年红七军的战斗遗址经岁月洗磨,至今还熠熠生辉,村中的红色文化小广场上,一座红军雕塑映射出理想之光,一幅幅以“拥军”为主题的绘画有序布置于广场,让人感受到这里群众对军人爱之深沉、心之尊崇。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村中壮族男女老少竟然能用壮语唱《国际歌》,并且村民还自发编排了一场以军民共建为主题的舞剧,质朴舞姿配上高亢悲壮的国际歌久久回荡在青山碧水间,让人感受到当年老区人民与红军相依相偎、不离不弃,唱出和舞出了拥军爱军的千千情结。
那耶村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原来这首歌是当年红军战士教会他们的,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唱至今。自开展双拥创建以来,该村群众一直在思考做点什么事来表达老区人民的双拥情,或许是他们骨子里面的红色基因使然,于是自发编排这场别具特色的双拥歌舞剧。
4月2日,对丘北县雄山双拥示范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有意义的一天开始了!这是学校的特有节日——双拥日,自从学校更名为双拥示范小学后,就把批准日4月2日作为双拥日。
清早,清纯可爱的孩子穿上略显陈旧的“红军装”,整齐地集聚于操场上,聆听着老师讲双拥故事。讲者动情、听者动心。当听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时,天真脸上神情肃然,闪耀着信仰之光,军民鱼水如山间小溪潺潺注入幼小心田。 上完双拥主题课,他们走进一墙之隔的雄山烈士陵园,对陵园烈士墓碑进行描红。下午,学校15名少先队员代表来到丘北县某部队,为心中最可爱人系上红领巾,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拿出学校师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鞋垫等手工品赠送部队官兵,其景温馨,其情至深。回程车上, 孩子们兴致盎然,共同唱起《十送红军》,嘹亮歌声穿过车窗,久久回荡于革命老区——雄山这片红色沃土。
有一种情怀叫家国,有一种教育叫国防。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开展双拥工作,增强国防意识应是其核心要义。
5月4日,在文山板仑乡老街村的一处院落内,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身着旧军装、佩戴两枚军功章的退役老兵隆朝富,向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隆朝富退休后,致力于传播富国必先强军的理念,他以自身的经历为蓝本,利用自家的院落建了国防教育展厅。走进约30平米的展厅,身穿六五式军装、携带武器装具的士兵模特庄严肃立,用竹子制成的不同口径火炮整齐排列于展厅中央,一幅用水泥制成的模拟战场态势沙盘悬挂于厅前,从战场植被到参战车辆等众多细节栩栩如生。展厅落成后,当地群众、学生、退役军人纷至沓来,参观者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广西、云南其他地方专程而来的战友。
有一种工作叫巡逻守边,有一种使命叫强边固防。军民同心守边,本就是边境地区双拥工作的内在要求。
2022新年第一天,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村民熊光泽和妻子王发兰清晨6点就起床了。忙完农活,王发兰给水壶打满水,将一天的干粮装进丈夫的包里。从188号界碑到193号界碑,这条来回20多公里的路,他们一家三代人累计巡边16万公里,已经同边防官兵共同守护了72年。边防官兵换了一批批,但不换的是熊光泽一家三代与边防官兵相拥守卫国土的自觉。
最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并化为实践,必将产生磅礴伟力。双拥工作本身就是群众工作,做好双拥工作要走好群众路线、贯彻好一线工作法。
文山双拥工作在守正中创新、在推陈中出彩、边疆民族地区双拥之花竞相开放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双拥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变化,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7月5日,云南省首列双拥主题有轨电车在丘北县高铁站举行,进入专列,建军史、强军梦、报国志、鱼水情四个主题100余块精美展板,镶嵌装帧于专列内壁,让车厢充满着浓郁的军味,荡漾着浓厚的双拥氛围。
今年7月,省双拥办组织专家对120件双拥主题文艺作品进行评选,获奖作品40件,文山州获奖11件,获奖最多,并包揽了微电影所有奖项,取得优越成绩。在去年全国双拥办组织的文艺作品评选中,文山州推送的4部作品分别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占了全省获奖作品的三分之二。
为让双拥走进基层走进社区,化为群众自觉,文山8个县(市)都分别建设了一条双拥街、一个双拥主题公园,寓双拥于日常、化双拥于平常,使双拥时时可感、事事可及。
6月14日,文山州“百企千店”社会化拥军签约仪式在文山市双拥街举行,这是文山双拥的一张名片。目前,共有150余家企业加入社会拥军组织,1100家门店作出拥军承诺,涉及酒店餐饮、商超零售、建材家居等门类,累计服务军人军属、退役军人5万余人次。有效激发了全社会拥军热情,营造了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7月31日,文山州首届双拥成就展在博物馆举行,成就展对文山历史、双拥成就进行全方位、全视角的再现,展出一个月,共有4000余人参观成就展。
在5A级景区普者黑,签约建设“军人驿站”,驿站每天对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免费提供2间标准间住宿,为所有退役军人入住提供81元的优惠住宿房价。
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无论是疫情防控的危急关头,还是防汛抗旱的危难时刻,总有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的身影。
2017年5月,为了向百姓证明移交雷场已经安全,某排雷部队官兵们手拉手,徒步走过雷场每一个角落,用他们的双脚证明,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地带已经没有残存地雷。此情此景,让人民群众眼中噙满泪水。
驻文某部队大力传承弘扬“帐篷小学”“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等光荣传统,把“关爱工程”融入戍边使命,一次次走进校园,一次次接过沉甸甸的聘书,一次次声情并茂向学生讲解国防教育、英烈事迹。
驻文部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主动融入、出力出智,3年来,共投入资金1500万余元,参与项目建设210个。
在疫情期间,全州国防动员系统组织民兵27万余人次参与边境疫情防控,为打好疫情防控“文山战役”注入了强大力量。
在麻栗坡“9·02”特大山洪泥石流、丘北“5·27”暴雨洪灾等危急时刻,驻文部队官兵义无反顾、勇挑重担,以血肉之躯筑牢人民的安全防线。
巍巍老山,见证着一个个动人的双拥故事;悠悠盘龙河,弹奏着一曲曲和谐的军民鱼水新歌。如今的文山大地,处处涌动着的双拥热潮,广大军民正团结一致、勠力同心,以“文山之干”推动新时代文山双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文山州双拥办)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