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以“文山之干”变不可能为可能 | 一鼓作气“争”、一县力量“干”,马关创建“美丽县城”!
发布时间:2023-02-02 11:26:49
一鼓作气“争” 一县力量“干”
“不可能”变“一定能”
——马关县“美丽县城”创建的典型经验
马关是革命老区、原战区、国家深度贫困县。过去,马关发展相对滞后,如今,马关与全国、全省一道实现了小康,迈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新征程、新时代,马关更需要发展、必须要发展,才能在新时代不掉队、不落伍,而“美丽县城”创建的背后就是项目承载、产业拉动、城市建设、农村发展,是推进马关实现“兴边富民示范县、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要载体。县委、县政府以“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州委有安排、马关见行动”的政治担当,把“美丽县城”创建作为“一号工程”“民生工程”,2020年8月吹响了“美丽县城”创建的集结号。面对发展条件滞后、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财力物力有限以及三分之一力量投入强边固防等诸多困难,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真拼实干,用“马关干劲、马关速度、马关奋斗”践行“文山之干”,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把“办不到”变成“干得好”,把“目标”变成“现实”。2022年8月,率先在全州抢得“美丽县城”命名。
一鼓作气“争”。“不创则已,创则必成。”这是号角、是信念,是初心、更是决心,也是县委、县政府向马关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马关县始终坚持“一把手”指挥、“一盘棋”谋划、“一条心”创建,聚焦“县城路网、停车场、公园、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突出“山水艺术边城、世界铟都马关”城市定位,制定“一心、两环、五带、七园”城市特色景观总体规划,谋划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51.7亿元。
如何让项目落地,成为美丽县城创建成功的关键。马关县把向中央、省、州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多次赴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省级部门请示汇报,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省、州盘子,并积极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动汇报美丽县城建设情况,争取更多政策性贷款支持。同时,主动对接并邀请省级专家组赴马关实地调研,帮助查找问题、提出指导意见。通过孜孜不倦的请示汇报、要资金、跑项目,凭着一鼓作气的士气,最终36个项目纳入省、州盘子实现开工,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28.2亿元,坚实的人、财、物建设基础,汇集起了“美丽县城”创建的最大合力。
一个专班“抓”。推进“美丽县城”创建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为抓好创建工作,马关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县级领导分工负责的创建指挥部,配套组建“一部一室十组”工作专班,围绕“以山为脉、以绿为韵、以产为基、以文为承、以净为本、以美为愿”思路,聚焦“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五大要素,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措施,采取做方案、抓项目、分任务、明责任、定时限的方式,提出苦干200天的“新目标”,发出拔得“美丽县城”头筹的“动员令”,立下“创就要创成”的集体“军令状”,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
一套机制“促”。推进创建工作,必须要有有效的管控机制。为抓好创建,马关县推行“五个机制”。建立项目承载机制,把创建任务与市政道路建设、老旧小区提升、城市更新改造、拆临拆违工作等整合起来,用项目建设来支撑创建工作。建立工作融合机制,把美丽县城创建与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园林县城、“7个专项行动”等工作联动起来,推行“七城同创”,让“多条线”拧成“一股绳”。建立一线包保机制,实行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四办”牵头负责4个大网格、各单位具体负责88个小网格、干部职工分片包干网格户的三级包保管理责任制,做到责任落实全覆盖、无死角。建立派单落实机制,把创建涉及的5大项指标和若干内容细化成工作清单,分解到不同单位、安排给每个人,并采取随机抽查、实时暗访、定期督查等方式监督派单完成情况,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建立典型引路机制,把创建带动作为一种抓手和形象,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创,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示范在先,带头把县委、县政府大院进行升级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带动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村、组建起了一大批美丽机关、美丽小区、美丽庭院、美丽公园、美丽街区、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边境等示范点,提升了城市美、乡村美、田园美、边关美的城乡环境形象。
一县力量“干”。推进创建工作,关键要看党委、政府的信心和决心,要看党员干部的参与度和落实力,要看群众的支持率和获得感。为抓好创建,马关县高位推动、大力促动、广泛发动,开展最接地气的“小广播、小服务、小课堂、小举动、小手心、小画笔”“六小活动”,举一县之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自创建以来,全县建立了44名处级领导指导联系点122个,组建了6689名各类干部参与城乡网格1905个,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参与创建40万人次,各类党员、团员、老年人志愿者2万多人开展志愿服务3000多场次,30余万人次群众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创建,绘就出“美丽县城”创建最大同心圆。
如今,走进马关大街小巷,主次干道整洁有致、背街小巷干净如洗、市场门店规范有序、林荫道下花团锦簇,群众的幸福感写在脸上,市民的自豪感洋溢在言行举止中。
(来源:州委政研室)
(编辑:熊明刚 排版:尹颖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