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市:闲置农房资源化身乡愁的精神寄托地

发布时间:2023-04-11 09:56:48  

近几年,文山市不少“沉睡”的闲置农房资源被租用改造为庭院式商业空间,焕发全新活力,甚至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再度熙熙攘攘起来,为文山这座小城增加了烟火气,为乡村增添新业态。

租用闲置房打造“诗与远方”

踏着青石板走进见山小院,土木结构的房屋倚靠大山,入院亦见山,太阳落山时,更是一处一览夕阳无限好的绝佳位置,见山小院因此成了文山网红打卡地。不少省外游客慕名而来,品品下午茶,再尝上一口特色农家菜,感受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绝佳意境。

见山小院主理人邓坤向记者介绍,2021年年初,他与合伙人租下石灰窑村一户闲置房屋,将5间大小不一的土木结构老房子加固、翻新改造。2021年11月营业起,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的转发后,便迎来了不少游客。 “把诗和远方搬到离我们最近的地方。” 这便是邓坤打造小院的初衷。随着游客的增多,原本一天只能接纳7-8桌的面积已经完全不够,于是,邓先生与合伙人又租了相邻的一户闲置民房,打造以下午茶为主的二期区域,现在每天都有70-80人到店消费。

“盘活”了闲置农房,小院生意蒸蒸日上,不仅为房主增加了租金收入,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据邓坤介绍,见山小院现在的员工大概有13-15个,都是周边的村民和文山本地人。“离家近,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3000多元,平时就是做些我们本地的农家菜。” 在小院工作一年多的石灰窑村村民王继兴高兴地和记者说。

邓先生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筹划见山小院三期,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和美术馆,可以很好地解决自驾游客的食宿问题。

改造老房子变身“聚宝盆”

在卧龙街道攀枝花上寨,一间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在众多民房中脱颖而出,走进院子,鹅卵石铺垫的地面,实木搭建的梯子、一草一木自然亲切。这就是小院主理人胡金成将自家多年的老房子打造成的“方院”。

胡金成向记者介绍,以前因为房前环境较差,加上道路狭窄,他们家的老房子多年来一直出租给他人居住,得益于文山市创文创卫工作的开展,2020年年底,老房子前的空地和臭水沟,变成了干净宽敞的停车场和宽敞的道路,他家的老房子就成了这一带的“旺铺”。 胡金成和丈夫看到各地农家小院的兴起,便依葫芦画瓢,于2021年3月通过对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加固、修缮,打造成了一个居于闹市又能让人感受宁静的农家院子。

“自去年9月份开始营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周末生意好的时候有5-6桌,收入也上去了。”胡金成说。

设计工作室成“打卡点”

走进位于环城路边北桥社区的宝藏小店“柿院”,几道围墙将小院围成方形,两层的实木阁楼、竹箩倒立成的灯罩、坐下就能让人待一下午的吊椅,这里的一切总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宁静致远的感觉。

柿院的“前身”是一间坐落于路边长期无人照料、泥灰剥落的土木结构老房子。2020年,不想循规蹈矩,爱好设计的柿院主理人陈沅就将小院子租过来创立工作室,从设计到装修都亲自操刀。院子改造好后,陈沅还增加了一些简单的美食制作,没想到人来得多了餐饮反而成了主打。 得益于文山市创文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柿院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变好了,豁然开朗,也让过路人情不自禁地来到院内打卡拍照。为了保留打造宁静小院的初衷,房屋前院可接纳18桌客人,而在后院,陈沅每天只接纳一桌烧烤,这也能让顾客在工作之余寻得一方宁静,短暂远离城市的喧嚣。

盘活“沉睡”的闲置农房资源,既能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又能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城里人有了乡愁的精神寄托,把游客留下来,把文山推广出去,助力文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朝丽)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二审: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