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传承“西畴精神” 创新公安工作

发布时间:2017-09-02 09:26:00   来源:文山新闻网   

面对新情况、新任务,西畴县公安机关结合实际,深化“放管服”,服务大民生,稳打稳扎,固本强基,提振精神聚合力,奋力作为勇争先,全县各项公安工作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取得实效,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始终保持在全州乃至全省的较低水平,呈现出“民风淳朴治安好、多年多村不发案”,“村村建有联防队、户户参与大联防”,“禁毒工作不放松、村村寨寨无毒品”,“矛盾纠纷不出门、社会稳定人心安”的“西畴现象”。

 

一、打造“西畴现象”过程中,公安机关所坚持的工作理念

 

(一)坚持“以民为本”理念。“以民为本”是开展各项公安工作的基础,是公安机关专群结合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全县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坚持眼睛向下,俯下身子,扎实开展调研,明确提出了公安工作要安民、公安机关要为民、公安民警要亲民的工作要求,创新了警务机制、整合了警力资源,盘活了整个公安机关的警务运作。在管理的理念、机制、措施上打破常规,突破常态,在管理与服务的良性互动中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坚持“因地制宜”理念。任何工作的创新必须与当地的实情、实力相结合。随意拔高,盲目攀比,只会阻碍工作的正常推进和发展,公安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在摸清辖区治安实情的基础上,结合西畴实际,科学施建,减少盲目创新性,大力推进“环县防控圈”建设。一是建成城市控制圈。目前,已建成了县城区和乡镇主要干道的视频监控网。二是建成社区自治圈。目前,全县建成专职巡逻队15支,义务巡逻队80支,进一步落实群防群治力量。三是建成单位自防圈。督导单位内部落实专职保安队、建好视频监控探头。全县重点企业、单位、学校落实专业保安队员2000多人,建成单位内部视频探头800余个。四是建成警务协作圈。大力加强与周边地区,建立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警务联勤、治安防控、信息互通等工作机制,着力打造齐抓共管的打防控管格局。

(三)坚持“法理并用”理念。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全县公安机关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露头就打,使各类严打行动打出声威,稳定人心。对一些矛盾纠纷案件,我们以政策攻心为基础,强化对当事人的解释说服工作,尽量把工作做到位,做到“有理、有据、有节”,防止矛盾激化。

(四)坚持“勇于革新”理念。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源动力。管理要创新,理念要先行,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发展,把维系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中,公安机关打破原政法、综治、维稳、安监分线运行模式,建立“四个捆绑”机构,推进管理权限与公安工作属地管理同步调整。针对“打工经济”带来的一些村寨山林土地荒芜、治安防范力量削弱、“空巢老人”增多、留守儿童管理缺失等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出“两个托管”(有偿托管和互助托管)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安全管理、教育问题,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二、在打造“西畴现象”过程中,公安机关所遵循的工作原则

 

一项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引起关注,是因为它遵循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符合了当地实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的需要,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是“西畴现象”的主要内涵。

(一)“实用性”原则。西畴县财力匮乏,警力有限,但我们始终秉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理顺工作思路,遵循实用性工作原则,努力破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以较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产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一是加强“群”的组建。积极建立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群防群治队伍,让公安机关的单一管理变为社会协同联动,提升防范实效。二是加强“人”的管理。紧紧围绕人的“吃、住、行、消、乐”轨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管控,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空间。三是加强“巡”的力度。积极协调组织基层治保力量开展日常巡逻防控,采取常规巡、加强巡、武装巡相结合的巡防模式,提高巡控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四是加强“图”的建设。合理布局 “视频监控卡口”,积极使用,深度应用,充分发挥技防的科技优势。

(二)“主动性”原则。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采取主动出击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内部,注重从优待警。把人文关怀精神体现在公安工作的全过程,激发公安民警正能量。在外部,注重专群结合。拓宽经费渠道,为基层的治保、联防人员落实相关经费;定期开展基层骨干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为基层群防群治组织配发相关的巡逻用具,提高巡防质量;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慰问,鼓励他们在基层建功立业。

(三)“联动性”原则。我们采取“五个优化整合”注重警务工作联动性。一是优化警员较少部门整合,实现合署办公。二是优化治安警种整合,实现巡防管控一体化。三是优化侦查警种整合,实现捆绑作业、合成攻坚目标。四是优化交通整合,实现交警与派出所联动管控道路平安。五是优化基层派出所整合,实现“中心所支撑、周边所联动”警务运作。通过实行中心派出所警务运作,达到警力统一调配使用、装备共用、信息资源共享、案件协侦共办的目的。

(四)“灵活性”原则。干什么工作不能太死板,死板走不出一条新路子。面对警力不足等实际,公安工作更要注重灵活性。基于此,我们学会审时度势,科学发力。在打击与防范上,该出重拳时出重拳,该打组合拳时打组合拳,实现打有目的、防有目标,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始终控得了、稳得住;在服务与管理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使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让人民群众感到生活更安全、执法更公正、办事更方便、服务更高效。

 

三、“西畴现象”给公安工作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认清形势,扬长避短,立足基层“着力点”是前提。面对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民风淳朴的县情实际,只要防范工作抓得好、抓到位,案件就会减少下来,社会和谐就会增添一分色彩。基于此,全县公安机关本着防范有功的工作理念,立足于公安职责、立足于治安实际、立足于群众的期盼和要求,认清形势,以严打整治、依法治理、服务民生为着力点,稳步推进,实现积小安为大安。

启示二: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形成“大合唱”是关键。公安机关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但不可能包打天下。一方面,我们采取党委政府主导。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把好大方向,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整体联动“一盘棋”。另一方面部门协调联动。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基层组织等社会管理主体的职责任务,努力形成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促使其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力量。

启示三:眼睛向下,夯实基层,拧紧社会管理“安全阀”是基础。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基层基础工作。基础不牢,社会不稳。全县公安机关立足本地,立足实际,采取强有力的工作举措,脚踏实地做强做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坚持警力下沉,工作重心下移。深入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勤务制度,提高勤务效率;精简机构,出台鼓励民警下基层措施,充实基层警力。

启示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社会管理“主动权”是条件。当前,犯罪活动呈现出技术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给公安机关带来新的挑战。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必须加强公安各类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千方百计用活用巧技防这个支点,才能对犯罪分子打得狠、打得准。因此,我们把传统的刑侦手段与信息化技术、技侦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认真总结推广网上作战法,进一步提高侦查破案能力,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西畴现象”告诉我们,要抓好公安工作,关键要发扬“西畴精神”,苦干实干亲自干,要紧紧抓住“人”这个主体不放,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群众分散的、点滴的闪光思想和办法集中起来,不墨守过去的陈规,大胆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拿出齐心合力移泰山的精神和勇气,务实真抓苦干,再困难、再贫穷的县域也可以创造奇迹。

(查鹏荣)

(编辑: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