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这,就是奋进中的文山市!
发布时间:2021-06-23 16:07:40
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厘定思路、擘画蓝图,确定了打造“三个示范区”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文山市作为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责任最大、机遇最好、实惠最多、任务最重。
州委州政府又在文山市召开工作专题会,帮助文山市分析存在问题、找准目标定位、厘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并将帮助解决一批具体实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空前支持,文山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机遇期。
“十三五”以来发展硕果累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至“十三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由2015年的192.5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24.45亿元,年均增长8.7%,占全州GDP的27.3%。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5万人。
五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0.12亿元,全市100个贫困村、14434户6084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
平文、蒙文砚、文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文高速(市境段)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基本成网的历史性跨越,州府边缘化明显改善。德厚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110千伏花桥变电站等基础电源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500千伏柳井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发展支撑进一步夯实。“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8亿元。
蔬菜、水果、中药材、山地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一县一业”和六个“100工程”示范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先后获评全国产粮大县、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等10项“国字号”荣誉称号。140万吨氧化铝建成达产,50万吨电解铝全线投产,年处理3万吨铝灰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建成,绿色高效一体化铝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成功创建全国三七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取得实效,名列“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
文山市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区位优势明显
文山市处于联动西南沿边通道、中越通道、云桂通道的重要位置,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和连接滇中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随着文马、文麻、蒙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及蒙文铁路的联通,已成为云南进入沿海地区和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和开放前沿。
文山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低纬度高原,北回归线横穿而过,大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有“北回归线绿洲”之称。全市盛产名贵中药材“三七”,产量、质量、产值均是全国第一、世界之最,以三七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三七种植和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三七之乡”。境内发现有资源储量的金、银、锰、铝土、钨等矿种24种,尤其是铝土矿资源丰富,文铝公司自有矿业权范围已查明铝土矿资源达1.06亿吨,保有资源量达0.76亿吨。
近年来,云白药、天士力等一批三七产业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三七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年产50万吨电解铝全线通电投产,50万吨电解铝二期项目前期扎实推进,相对完整的铝产业链不断建立完善,产值逐年加速增长;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补齐,一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在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更加迅速。文山市完全有条件在全州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中干得更出色、更出众、更出彩。
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2.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48万人,城镇化率68.1%,城市建成区面积41.28平方公里。随着“文砚”同城化建设战役的深入推进,预计2025年“文砚”双城人口规模将达到70万人以上,文山市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资源汇聚和辐射带动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以“三个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 聚焦重点攻坚突破
“十四五”时期,文山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以“跳起摸高”的决心和毅力,鼓足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强化一年干两年活的担当,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紧扣六大战役和十项重点工作,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全力把文山市建设成为全州打造“三个示范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一是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打响秉烈“长毛香”品牌,建设14万亩高端稻谷基地;依托“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示范创建,建设30万亩道地药材、12万亩高端水果、12.5万亩有机蔬菜、35万亩辣椒和25万头肉牛等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样板。
二是全力打造世界“三七之都”。确保到2025年园区内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增至20户以上,培育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三七名品,把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建成全国唯一以三七加工、研发、检测为主的园区,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三七之都”。
三是全力打造绿色高效一体化铝产业基地。抓好400万吨铝土矿资源的保障供给,确保年产140万吨氧化铝和一期50万吨电解铝达标达产,全力争取50万吨电解铝二期项目落地,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的重要支撑。
四是全力打造滇南主要的旅游集散地。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加快启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医养小镇、文旅古城、城区“一河两线三山四园一中心”改造提升,年内启动1家五星级酒店建设,五年内建成运营2~3家五星级酒店、20家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
一是着力化解债务红线制约。力争2021年12月底前实现文山市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率降至300%以下,隐性债务风险等级实现“降红入橙”。到“十四五”末,实现“降橙入黄”的化债目标。
二是着力破解土地红线制约。力争2021年底完成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启动追栗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努力实现土地整治效能有效转化。2021年底前实现违法占用耕地比例降至15%以下。
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天文高速(文山市段)、庄红线、南连接线、蒙文二级路建设项目,全力支持、推动建设文山至蒙自、文山至百色、丘北至文山铁路,大力争取启动文山至屏边、追栗街至德厚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与城镇、村庄、园区的联通道路,谋划建设乡镇到市区通三级公路项目,大力实施“农村四好公路”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三横四纵六联”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实现州府交通枢纽化。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启动暮底河水库改扩建工程,完成锁龙桥、大箐、依格白、水结水库工程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总库容达到2.75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全力推进500千伏柳井输变电、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优化市内电网配置。
到十四五末,全市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65%以上,全面消除小水窖供水,实现村村户户通自来水,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力争2年内达到村村5万元,5年内达到村村10万元,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力争五年内创建2个示范乡镇、17个精品示范村、150个美丽村庄。
力争到2025年,产城教融合发展南部新区初具雏形,城市发展动力、承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45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以上。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确保2023年创建成功,2025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力争到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0.55万亩以上,营造林2万亩以上,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99.1%。按照“一河五带”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盘龙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同步谋划千亿元项目,着力将盘龙河打造成为文山靓丽风景线、休闲好去处、经济增长带、城市标志区。
力争2年内基本完成现有问题房地产项目整治;力争到2025年,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市医院提质达标晋级行动计划,力争完成市中医院建设并投入使用,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全面提升。
风正好扬帆,奋斗正当时。“十四五”时期,文山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实干的精气神,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一年干两年活的担当,奋开新局、勇争先锋,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成为世界三七之都、绿色铝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当好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文山市融媒中心记者:梁光海 黄启德)
(编辑:曾炜炜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