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牛棚村,“牛”!

发布时间:2021-08-08 11:00:49  

富宁县田蓬镇龙哈行政村牛棚村小组,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共有苗族群众64户357人,收入来源主要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等地表作物种植和牛羊等牲畜养殖为主。该村国土面积0.29平方公里,地处边境一线,山高路窄;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24 ℃,年平均降水量1045毫米,呈立体气候,温润潮湿;有耕地155亩,林地320.4亩。牛棚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发展思路,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牛”文章,用实际行动为国守边,取得了实效。



支部引领“牛”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全村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党建在强边固防、疫情防控、乡村治理等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做,勇于攻坚拔寨,敢啃硬骨头,组织实施基础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提升等各类项目,党支部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谋求发展新方向,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党史学习教育延伸至沿边疫情防控卡点,带领群众进行“强边固防”战役,取得了实效,谱写了“疫情防控”工作新篇章。2020年牛棚村党支部被评为富宁县先进党组织。



强边固防“牛”



在“强边固防”责任面前,面对偏远落后的自然条件,牛棚群众一度放弃了搬家的念头。他们说,自己的房屋就是“界碑”,房产证和户口本、身份证就是国家守卫领土最好的证明,也是牛棚群众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初心和决心。

在村头寨尾,记者看到,群众家中自发升挂国旗、党员家中升挂党旗,反映出边境一线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成为边境一线最美的景色之一。

“守牢卡点、尽心巡逻,十户联防、服从管理”是牛棚村群众信战“疫”必胜的信心。“站好岗、守好边,打好‘强边固防’战役,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牛棚群众积极配合驻村工作队和疫情防控突击队,参与边境疫情防控排查,通道、便道巡查值守,疫情防控宣传,人员及车辆登记检查等工作,形成了管控体系的“联勤指挥”,用实际行动为国守边,筑牢了疫情防控钢铁屏障,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放牛就是巡逻、栽种就是站岗。”村支书罗金说,“我从小就在这里放牛,对大山已有了感恩之情,正是这片些大山给我们带来了财富,这是我们的家园。”在牛棚村的大山间,三五成群的黄牛正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村民坐在山坡岩石上,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边境的方向,这里的村村寨寨都是一座座防疫的坚强堡垒。



产业发展“牛”



牛棚村依托自然优势,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成立金福养牛专业合作社,建设牲畜集中养殖基地,辐射带动村内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扩大养殖规模。合作社现已拥有本地黄牛150头,天然草场1000亩,种植优质饲草100余亩,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12亩的斗牛场,着力打造“郎犇之喜”品牌,积极探索发展肉牛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供应等环节,推动大牲畜交易检验检疫平台建设,努力拓宽产业增收渠道。记者了解到,在牛棚村,村支书罗金全家共有7口人,他分两处共养了120多头黄牛,每年有毛收入20-30万元;村民冯再军全家共有4口人,养牛80余头、养猪120余头,每年有毛收入20-30万元。如今,全村可实现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年销售收入400万余元,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该村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引领下,还结合民族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条集发展养殖、斗牛文化、山地露营、民间寄宿、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经济产业链,带动了14户档卡户64人实现增收。



村民自治“牛”



坚持公平正义,强化效能建设,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管理、村规民约、网格化管理、红白理事会等工作机制,动员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开发、惠农政策落实、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献智献策,基层群众自治水平明显增强。他们周三周六大扫除,放牛带铁铲,随时清扫卫生。农户垃圾分类处理等机制和办法在全村范围内有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现。



民族文化“牛”



牛棚村以苗族“花山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继承和发扬好苗族特色文化,组织开展苗族花山节、燕家湾斗牛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演出活动,疫情前,每年吸引游客40余万人前来参赛或观光。牛棚村月月小赛不歇,大赛不断。从2017年开始举办国际牛王争霸赛,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到2019年疫情前,每一届大赛都能吸引周边两三万人前来参加。村里在赛场周边设立了1000多个摊位,村民们把土特产、特色小吃、民族服装、刺绣等产品带入赛场销售,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每一轮比赛下来,村里光门票收入就有20多万元,他们再用这笔钱来扩大规模,创新赛事。2018年,牛棚村被文山州评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9年春节,又邀请富宁壮剧团到村里开展慰问演出,并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活动,带动全村旅游增收约20万元。村支书罗金介绍,牛棚村的花山节已成为苗族同胞最喜欢的节日,斗牛这项古老运动也成为田蓬镇一张闪亮的名片,文化富民、文化兴村带动了“乡村振兴”,社会效应、经济效益逐渐凸显。罗金充满信心地表示:“虽然这些活动在疫情后暂停,但是,村里仍然在进行着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对赛牛进行正常的训练,进一步扩大赛场,建立菜牛养殖、屠宰一条龙产业链,面向市场,服务群众,到疫情解除后,牛棚村还要振翅飞起来,为田篷镇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发力。”



乡村振兴“牛”



依托强边固防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镇级工作组、网格组织等各方力量,巩固脱贫成效。统筹整合挂包帮干部、驻村工作队、镇级工作组等各方力量,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成效巩固“组合拳”,新建进村硬化路1公里,硬化村内道路3.5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户,建设人饮工程56座,全村群众安全住房、饮水、动力电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低收入人群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18万元,衔接乡村振兴基础持续筑牢。2018年,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村里家家盖起了小洋楼,水泥道路连通到集镇,党员活动室、公厕、群众活动广场、活动舞台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有了文化传承的舞台,技能学习的平台,全村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实现了整村提升、人人改变。

牛棚村以党建为引领,以“强边固防”为目标,以产业为支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民族文化品牌,促进合作社发展和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创收,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最终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屹立在“强边固防”战役最前沿。

(记者:林浪平 熊明刚)

(编辑:李云淑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