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打造“三个示范区”的经济着力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1-09-03 15:24:16   阅读 27294  

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召开。会议提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要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发展路径,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会议明确了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指明了奋斗目标。结合国家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文山州在打造“三个示范区”过程中也将迎来一系列发展机遇。本文就文山州打造“三个示范区”的经济着力点进行探讨。

一、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经济着力点在于实现产业聚集和突出绿色优势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的过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其中最关键的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聚集。而“三张牌”均与绿色发展相连,这既是要求,又是我州优势所在。

(一)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聚集效应

1、运用系统观念,做好产业的区域布局。目前,文山州作出了“四大千亿产业”的战略部署,分别为: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以绿色铝为支撑的矿电产业、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业、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从空间布局看,绿色铝产业落户砚山县、富宁县,这两个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对产品进入国内大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具有优越的条件。下步,必须考虑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的综合布局。从国家新发展格局的角度看,以国内循环为主体,而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主要靠扩大内需来运行,其中最大的依托就是刺激消费。在绿色铝的支撑下,文山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和中医药产品未来发展潜能巨大,而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也将搭乘绿色铝产业绽放异彩。在空间布局上,文山州产业规划需着眼于全局,体现前瞻性,可聘请专业人士根据各县市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设计县、乡、村的特色产业分布,与红河、曲靖、广西百色等地区进行联动规划,在全州形成重点突出、有所侧重、优势互补、相互联动的多个产业园区和产业分布群,创造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条件。

2、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文山州资源及产业发展优势对投资企业颇具吸引力,然而,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越是先进的技术和人才,越是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拥有高新技术和人才的企业自然也如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山州,一直面临着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难题。文山州需要在政策范围内出台相关优惠措施,尤其是出台引导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以吸引具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和人才。

3、实现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度提升。一方面是把基础好、有优势的产业如三七、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等进行产业提升,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创新机制,加大研究力度,在产业内部做好精加工、深加工,研发新品种,拓宽和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是加强农特产品与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通过扩大外延实现产业链拉伸。同时,要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是吸引相关企业、服务平台和相关机构参与文山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实现共赢。

(二)突出绿色优势

1、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中,注重生态、绿色、有机应成为农特产品、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文山州生态良好,绿色产业发展优势突出,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打造好我州的绿色品牌。

2、打造绿色宜居的旅游小镇。文山州旅游资源丰富,普者黑景区、坝美景区在省内已小有名气,八宝、驮娘江等地方旅游景点也大有发展潜力,此外,文山还拥有老君山、香坪山、九龙山等优质森林资源。文山州应通过专业规划,打造喀斯特地貌小镇、森林氧吧小镇、民族山水小镇,吸引游客留下来。同时,统筹规划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绿色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

3、做好绿色农产品的包装、仓储和销售升级。文山州有优质丰富的本地农产品资源,如何满足外地客人的购买需求,包装很重要。然而,全州在提升农产品包装方面不够重视。因此,大量绿色农产品只能集中在本地销售,比如新鲜果蔬、民族传统美食等,在旺季还因为供过于求以及保存时间短的原因,不但价格难以提升,有时还不得不降价销售。如果通过技术创新做好农产品包装和仓储升级,形成“进州可现场尝鲜、出州可带走新鲜、远方可邮购新鲜”的综合销售格局,就能在国内市场另辟一片天地。

二、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经济着力点在于打造兴边富民综合项目

文山州国境线长达438公里,兴边富民既是责任使命,也是文山州发展要求。从经济着力点思考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兴边富民的综合规划。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经济打造、产业布局与融合、农业技术推广、文化建设、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等内容,编制科学系统的兴边富民规划,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提档,尤其是推进交通枢纽、物流通道的建设,把文山州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打造集农业龙头企业培养、绿色食品产业开拓、特色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边疆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口岸建设为一体的兴边富民综合项目。

(二)做好传统基建的提档升级。就目前文山州的道路交通而言,其路线和级别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文山州地形地貌以山区为主,边境县更为突出。而大量农产品藏于深山,运输成本向来较高,由于道路交通设施影响,各种资源流通不畅,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对内联通各县乡,实现农副产品快速集中;对外形成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实现农副产品快捷输送。交通设施建设好了,不但降低了产品进出的成本,而且还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到文山旅游,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

(三)加快新基建投入和打造。新基建包括5G应用、数据中心、智能化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文山州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新基建投入和建设,推进农业新科技、农业数字化、农业新业态等发展,对农业发展、旅游推广、农产品销售将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经济着力点在于民族文化资源转化

文山州地处边疆,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州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可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各县市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农特产品中。目前而言,文山州民族元素和文化元素契合度不高,因此,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市场发展的空间巨大。下步,在富宁坡芽歌书、普者黑花脸节、西畴女子太阳节等民族文化资源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基础上,组织州内外相关专家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将打造优质产品与讲好文山故事结合起来,增加地方产品的独特性和辨识度,增强文山在“双循环”新格局中的竞争力。

(二)促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有的民族文化元素可以融入产品实物,有的民族文化元素则需要实地感受。要抓牢市场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把挖掘地方民族特色与推动旅游发展相结合,把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体验、山野生活感受与农特产品推广结合起来,实现“卖产品”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

(三)把“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转化为实际的发展项目。“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是文山州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优势,是全州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也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比如开辟边境地区旅游文化长廊,在新时代“西畴精神”体验基地建设中引进高科技智能化技术,打造独特的情景模拟场馆项目,既能更好地宣传“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

因“三个示范区”的定位各不相同,其经济着力点会有所侧重,相互之间也有交集和融合。这就需要做好科学统筹,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使文山州的优势突显出来,更快更好地将文山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现文山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段雪梅)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