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市:“多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22 11:12:52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山市结合自身实际,整合各类资源,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运用“引入型”“示范型”“突破型”“志愿型”宣讲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聚焦“引入型”宣讲,专家团队“引路讲”。文山市特邀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钟启华带领专家团队到文山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将“音乐思政课”送进机关、农村、学校、企业,送到党员群众身边。钟启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借助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的优秀音乐作品,用艺术语言讲红色文化,变“照本宣科”为“身临其境”,变“理论灌输”为“音乐感染”,变“普通教育”为“精神大餐”,变“经典感动”为“新颖互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化风成俗。截至目前,共开展了9场这样的宣讲,惠及党员群众近5000人次,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聚焦“示范型”宣讲,领导干部“带头讲”。文山市委领导带头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丫呼寨民主政府纪念馆和马塘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宣讲,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全市迅速形成了市、乡、村“一把手”三级宣讲格局;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也深入挂钩联系村寨、社区、网格责任区开展专题宣讲,焕发基层活力,凝聚基层民心,为基层注入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此外,文山市还启动700人的宣讲团队深入宣讲,在1个市委宣讲团的带领下,着力运用讲、演、唱、读多种形式,结合本土红色资源、红色基地、红色故事优势宣讲,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真落实。截至目前,领导干部共宣讲300场,受教育群众达2万人次。
聚焦“突破型”宣讲,打破常规“创新讲”。联动省、州、市多个部门,联袂打造了本土话剧《指路碑》,集中反映文山人民铭记先烈、崇尚英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决心和意志,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联动3个街道办、38个城镇社区、180名志愿者,在32辆文明巴士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创文创卫”“民族团结”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各类文明巴士宣讲200场次,惠及文山城区5万人次;将老电影搬上新舞台,通过打造影视宣传流动阵地,在火炬广场、七花广场、华龙湖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展播了《战狼》《建国大业》等多部爱国题材电影1000场次;将“七点钟课堂”志愿服务品牌提档升级为新版本的“七都大讲堂”志愿服务品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以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文艺晚会等形式的主题宣讲,每晚常态化开展宣讲1场,现已开展42场次,辐射带动文山城区30万名群众。
聚焦“志愿型”宣讲,志愿队伍“广泛讲”。联动州和市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学会、影视艺术家协会、家庭教育协会等各条战线上的30多支志愿队伍进行资源整合,让作家、文艺理论家、大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主动走进基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讲,让广大群众备受鼓舞;联合文山市辖区内360家各类各级学校,让学校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来,开展“《琴心向党》音乐会”“寻访红色血脉 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中国诗词 魅力汉字”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1000场次,传播、弘扬、践行了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引导少年儿童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联动全市91家部门单位,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发动志愿团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志愿团队通过“第一文山”新闻客户端的“文明实践”专栏申请宣讲志愿活动,招募理论宣讲志愿者,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并上报总结,展示活动风采。截至目前,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110场次,共招募31974名志愿者参与宣传宣讲,让“志愿红”与“中国红”交相辉映。
(邓在艳 苏佳静)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